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

来源: 大河网
2024-06-07 19:43:05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曾玥)今年85岁高龄的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Colin Mackerras)5日重游北京外国语大学。忆及60载中国情缘及中澳人文交流历程,他表示,“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

  当日,马克林教授来华任教60周年纪念会暨中澳人文交流论坛在北外举办,马克林的亲友、同事和学生纷纷上台回忆与之交往的昔日时光,会场里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

  1964年,马克林首次来华执教北外。此后几十年间,马克林频繁往返中澳之间做研究和授课,孜孜不倦地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

  “对我来说,这60年是一段美妙的旅程。”此番再度回到中国校园,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笑容满面,与旧友新交热情拥抱、交谈。“我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喜爱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马克林从事中国历史、艺术等研究,曾前往中国多地深入调研。“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我们应该互相学习,试着去理解其他文化和思维模式,这样看待世界会更好。”回首过去60年,马克林表示,自己亲眼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变迁,中国学生的开放思维和优秀品质令他印象深刻,“他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随着马克林来华工作,其子女也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马克林的长子斯蒂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位澳大利亚公民,女儿维罗妮卡(Veronica Mackerras)也曾在华学习、生活。

  “我很幸运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的美丽国家。这里的人民友好好客,每个人都很热情。”她说,父亲致力于推动两国人文交流,“让我们相互理解,建立友谊,彼此受益”。

  60年间,马克林还促成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交流关系的建立和深化。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表示,马克林和夫人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来到北外执教,架起了北外与格里菲斯大学、中国与澳大利亚教育和人文交流的桥梁,期待两校在未来拓展更大合作空间。

  格里菲斯大学校长埃文斯(Carolyn Evans)表示,希望两校共同传承马克林的精神,赓续两校友谊,促进澳中学者交流及学术合作,携手创造更为广阔的前景。

  本次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区 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主办,来自中澳两国的70余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等参加。(完)

  从泥泞里蹚出大道,在平凡中舞出光芒。不念过往得失,不惧前方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以梦为马,星光必然不负赶路人。

  癸卯兔年已经到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中国发展正在积蓄动能。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能否奋跃而上,扬眉“兔”气?

尽展芳华

  周志勇向留守项目组全体人员转达了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的新春问候,并表示,卡利瓦项目是共建“一带一路”与菲律宾发展规划对接的旗舰项目,希望承建企业在新的一年把工程建好,既要保障工期进度,又要尽好社会责任、抓好安全生产,为服务中菲关系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星黛露的火热并非个例,“兔经济”在中国兔年市场如火如荼。故宫博物院等文化单位相继推出结合兔元素的文创年货;国风爱好者们换上了绣有可爱兔子的拜年汉服……

  蒋德斌在对2023年的电力消费特征作展望和预测时表示,第一产业预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将逐步回升。在政策利好影响下,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将推动钢铁、建材等行业用电量回升。同时,国家《“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行业绿色发展和工业能源低碳转型,提升工业部门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这也会拉动传统制造业的用电量增长。另外,在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生产和投资的拉动下,相关行业用电量也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王豪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