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清存量限增量大作战 遏制诈骗之外如何避免误伤?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3 08:48:17

  [ 有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实际办卡业务确实较此前步骤更多。不仅需要身份证、实名登记的手机号,为了评估风险,还要区分是本地户口还是非本地户口,不是本地户口的话,可以提供社保、居住证或者工作证明,必要时银行会致电相关公司核实。 ]

  唤醒沉睡账户“清存量”、加强审核“限增量”……近年来,银行在反诈等安全性要求驱动下正从原本发卡扩规模,向缩规模、清存量转变。

  但在银行卡安全性提高的同时,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注意到,客户对于办卡、用卡的投诉和抱怨也在增加。一方面,有客户向记者反映,开办银行卡的过程变得愈加困难,如需要签署反诈承诺书、提供社保等辅助材料、新卡限制线上转账额度等;另一方面,用卡过程中容易被冻结,长期不使用存在被清理风险等。

  一边是对资金安全的保护,一边是由此引发的用户抱怨,如何兼顾安全和便利,防止误伤?

  加强审核流程“限增量”

  “新办银行卡真麻烦。”来自深圳的小姚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他告诉记者,上周末他去公司指定的银行办理储蓄卡,因为在当地的社保未交满半年,最终申请下来的卡存在非柜面限额,每日仅能转出1000元。

  与小姚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近期,记者收到读者反馈称办银行卡受限,被告知以“日常使用”理由不可办理个人理财卡。为验证上述问题,记者于5月29日走访了深圳多家银行网点,并未发现不让开办银行卡的情况。但与多年前相比,银行办理储蓄卡的难度确有所增加,开办新卡的非柜面转账金额也存在重重限制。

  在花费半个多小时完成上述步骤后,记者申请的Ⅰ类卡的非柜面日转出额度仅为5000元。“需要在申请后三个月保持一定活跃度才可提高额度,届时需线下办理。”该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询问开卡用途、反复提示电诈风险都是行内要求的规范动作,针对每一位开卡客户都必须完成。如该卡最终牵涉电话诈骗案件,办卡人员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被追责。

  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走访的多家银行网点中,不同银行的办卡难度有所差异,门槛标准并不统一。

  有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实际办卡业务确实较此前步骤更多。不仅需要身份证、实名登记的手机号,为了评估风险,还要区分是本地户口还是非本地户口,不是本地户口的话,可以提供社保、居住证或者工作证明,必要时银行会致电相关公司核实。

  “我们也是两边为难。”他告诉记者,审核太严容易引发客户不满。但一旦过于宽松,开办的银行卡容易牵涉诈骗案中,相关情况会从总行、分行、一级支行、二级支行一直到网点,层层通报下来,也有相应的处罚,存在压力。

  唤醒沉睡账户“清存量”

  除了办卡端外,近期也有不少客户反馈收到银行清理“沉睡账户”提醒,如到期未操作则有可能被作销户处理。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10月起,也有部分银行集中进行过“沉睡账户”提示。与当时清理标准各异相比,近期发布公告的银行在清理标准、提醒时限等方面基本统一。

  从判断标准上,近期公告的银行均统一采用“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作为“沉睡账户”的判断标准;从提醒时限看,大多数银行将提示时间的截止日期设定在今年10月,与监管规定的专项工作整治时间也相吻合。

  如何防止误伤

  记者注意到,在加强储蓄卡开办审核、开展唤醒睡眠账户的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均强调上述举动与反诈有关。

  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打击、治理、惩戒开办及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团伙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在“断卡”行动中,银行、支付机构需要清理长期不动户、“一人多卡”、频繁挂失补换卡等异常银行卡。

  如何兼顾反诈需求下对资金安全的保护和用户的便利性,防止误伤?多数机构认为,应建立精细化的服务体系或是解决之道。

  2021年央行官网就曾发布《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开户痛点难点问题提出16条改进服务意见,鼓励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个人已开立银行账户跨行代发工资,不强制要求个人在本行新开 户,改进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方法,推行个人简易开户服务。

  某国有行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强开卡审核初衷是好的,但由于目前对网点人员的追责机制较强,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在实际落地办理过程中压力较大,大多时候因担心后期担责而从严处理,甚至劝说客户不要开卡,容易产生客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在他看来,从管理层面看,事后追责机制容易让基层工作人员“如履薄冰”。更重要的是从前端发力,了解客户痛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开卡环节。例如,提前在公开渠道写明需要提供的材料,提供预约入口,节约办卡时间。

  “可以将监管重点从‘合规性防范’向‘有效性防范’转变。”一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相较于设定各种办卡门槛,对客户层层设防,银行更应建立健全风险监测系统,做好账户全面风险排查,重点对多次开办、挂失补办、注销并新开办银行账户进行自查,识别伪装成合法交易的风险行为。同时,在开卡过程中向客户强化普及非法出租出售银行卡的法律责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也有机构认为可在金融科技端发力。“如要在反诈需求的基础上兼顾用户体验,需要更多的用户画像数据和分析的支撑,也需要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完善来支撑整个金融体系的用户交易基础。”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银行可通过主动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建立精细化的服务体系,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用户多元化的合法合理需求,通过有效的身份识别工具,分层次多角度地解决可能的用户“误伤”情况。

  廖鹤凯强调,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考虑反诈过程中可能的误伤问题,设置有效便捷的回补措施,简化用户办理手续难度,就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

  “账户安全是个人资金最基础的要求,如出现大面积的账户被利用、盗窃,对个人财产、银行而言都会是损失。”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银行卡加强开卡审核、设置银行卡的转账额度是为了保护客户账户,遏制诈骗泛滥等现象。事实上,近两年许多银行已采用大数据等方式优化,尽可能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达到一定平衡。如在此基础上,办卡审核流程进一步简化或睡眠卡清理滞后,看似是便利客户,实际可能导致账户风险增加。

责任编辑:张文

  虽然反弹幅度较大,但港股的单日成交额一直在千亿港元上下徘徊,跟2022年11月30日的2221亿港元相差甚远,港股还有多少上涨的后劲?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宁德1月4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得益于先进制造业的加速壮大,位于福建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宁德市,从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迅速崛起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一举跨入中国百强城市行列。

  引进一个“龙头”,激活一个产业。宁德沿海县市区有产值千亿级别的产业“龙头”,山区县也有百亿规模产值的产业项目,实现山海联动、全域布局。

  3. 数据管理领域在政策引领下规模化落地。2020年来,行业、地方大力推动DCMM贯标评估,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提升数据管理能力,累计完成近千家企业的评估。各领域企业的数据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顶层统筹规划数据管理工作,我国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呈现大规模落地态势。

  进入80年代,香港电影、电视剧迎来了黄金发展的时代,顾嘉辉的音乐事业也再攀高峰。顾嘉辉用“中式旋律”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武侠风,叶丽仪曾表示,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播放过顾嘉辉的歌曲。足以见得顾嘉辉在乐坛的地位。

  (五)在涉及核心、重要军事秘密等特殊岗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岗位不满军队规定的脱密期限的;

郭雅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