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壳、粉壳鸡蛋成本、利润变化对养殖格局影响分析

来源: 千龙网
2024-06-03 11:27:56

  【导语】近年来我国鸡蛋市场传统的养殖模式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深度发展,产能转型除了迎合消费者需求及市场发展等变化之外,追溯其源头其实也是生产端对成本、利润的平衡。根据近几年的市场演变规律,养殖企业饲养褐壳蛋鸡转粉壳的养殖变化,直接体现空间链条下养殖企业顺应饲养成本、利润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养殖格局逐渐归于平衡,市场或将更多关注鸡蛋质量。

  1.蛋鸡的养殖格局及变化

  根据蛋壳的颜色进行分类,鸡蛋主要包括褐壳鸡蛋、粉壳鸡蛋、白壳鸡蛋以及绿壳鸡蛋等品种。其中褐壳鸡蛋与粉壳鸡蛋的产量一直居于首位,总占比高达95%以上。在2021年之前褐壳鸡蛋占比能达到70%,主导地位明显。但从2021年以来,随着市场变化因素增多,国内养殖企业机遇与挑战增加,饲养粉鸡的占比提升明显,目前褐壳蛋鸡与粉壳蛋鸡的饲养量占比基本接近1:1,供应格局发生变化也直接引起了两者价格发生变化。

  根据近六年褐壳鸡蛋与粉壳鸡蛋的价格对比发现,在2018-2020年期间,褐壳鸡蛋较粉壳鸡蛋的价差多在 -0.20-0.00元/斤之间,也就是说明粉壳鸡蛋高于褐壳鸡蛋。2021-2024年期间,红粉鸡蛋价差缩小,且半数时间褐壳鸡蛋较粉壳鸡蛋呈现出0.00-0.20元/斤的正值。在不考虑需求的前提下,两者供应格局的转变导致红粉价差逆转。那引起褐壳蛋鸡的养殖群体向粉壳蛋鸡饲养倾斜的原因有哪些呢?

  2.降本增利成为养殖企业抗风险的破局方向

  在我国,产褐壳鸡蛋的蛋鸡品种主要是海兰褐、罗曼褐、京红、大午等,而产粉壳鸡蛋的蛋鸡品种主要是京粉系列、罗曼粉、海兰灰等品种,在蛋鸡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90%以上,因此采食量的高低是养殖企业选择饲养品种的重要参数。根据采食量来看,多数粉壳蛋鸡的采食量低于红鸡。以进入高峰期的海兰系列为例,海兰褐日均采食量是120克左右,而海兰灰是100克左右,两者相差近20克左右,而其他系列的红鸡与粉鸡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推算到单斤鸡蛋的饲料成本当中,近五年褐壳鸡蛋单斤饲料成本多高于粉壳鸡蛋单斤成本0.20-0.30元。粉壳蛋鸡饲料成本优势较高,是养殖企业转变饲养品种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合近五年红、粉鸡蛋价格,再推算到利润可以得出,2019-2023年单斤粉蛋毛利润普遍多于单斤红蛋利润平均0.34元,而且粉蛋的品牌附加值较红蛋更具有优势,部分企业品牌鸡蛋的到户价格较市场普通货源高0.20元/斤及以上,且不同品牌间溢价空间不同,因此品种转型提升养殖企业利润空间,驱动养殖企业更倾向于饲养粉壳蛋鸡。

  不过随着近几年粉蛋养殖量的逐步增长,粉蛋的利润优势较前期削弱。根据数据统计,2018-2024年粉蛋较红蛋的价差逐渐降低,而且出现为负值的时间增加。其中2018-2020年两者价差为负值的时间仅占6.11%,而2021年至今两者价差为负值的占比增加至26.85%。

  另外,除了成本、利润的差异对养殖企业红、粉蛋鸡饲养会形成影响之外,近几年随着饲料营养水平提高,养殖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粉壳蛋鸡在生产性能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具有产蛋量高、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蛋质优良等优点,体型偏小也比较适合集约化、工厂化笼养。

  3.褐壳、粉壳蛋鸡平分天下,后期质量为上

  目前褐壳蛋鸡、粉壳蛋鸡的饲养量基本接近,其他品种占比极少,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存栏量与价格多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成本、利润及价格对蛋鸡行业的养殖格局 都有不同程度限制,但鸡蛋品质将一直为市场需求之最。

责任编辑:李铁民

  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祖籍广西桂林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小小年纪的她,经历过山河破碎的绝望和流离失所的痛苦。成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

  如今,武商布局南昌的举动,意味着武汉、南昌两地的商业也在加快融合发展。湖北日报文章称,该项目有望成为长江中游三省加速融合的“商业范本”。同时,由江城武汉、星城长沙、洪城南昌构筑的消费“黄金三角”也将正式形成,鄂赣湘三省居民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将有更加丰富的消费选择。

  有分析指出,从此前中方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到中国领导人与乌领导人通话,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上有立场,有思路,还有行动。元首外交将打开通道,营造气氛,指引方向,接下来就是具体问题在工作层面予以解决。

  他一遍一遍和需要帮助的人分享着经验。“第一面怎么和孩子对话,怎么保护好孩子,孩子能不能回到原家庭,很多家长没有经验。我就想着怎么帮这件事办好,人家的孩子也一样。”申军良说。

  这个五一,注定有点不一样。于国家而言,出行热潮叠加消费旺季,正是观察中国经济的窗口;于个人来说,“自由行”的同时或许还面临“人从众”的“盛况”。身处其中,更能感受中国经济活力释放的韧劲;观察一域,亦能管中窥豹,看见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2001年,65岁的黄令仪已经进入退休生活,但她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此时,中科院胡伟武教授等人向全国发出了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他们亲自找到黄令仪,邀请她一起搞芯片。

李百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