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森工林区停伐十周年 见证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17 12:45:32

  中新网哈尔滨4月1日电 题:龙江森工林区停伐十周年 见证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作者 王琳 张牧秋

  曾经,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现在,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2014年3月31 日,伐木工人王凯伐倒了龙江森工林区停伐前的最后一棵树。如今,变身育林员的他说:“我从以多伐为荣,到以植绿护绿为傲。

  2014年4月1日,龙江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雄壮的“顺山倒”号子,堆满木材的贮木场,满载原木呼啸而过的森林小火车都成为历史。

  2024年4月1日,龙江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十周年,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覆被率、总蓄积、公顷蓄积“四增长”。经中国林科院评估,龙江森工集团的森林和湿地资源资产总价值为2.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65岁的摄影爱好者孙强烈是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多年来用镜头记录着林区的变化。他说:“这十年,最大感受就是林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东北虎、豹、中华秋沙鸭、金雕、东方白鹳等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经常出没林区,红豆杉、高山红景天等珍贵野生植物种群持续恢复增长。”

  龙江森工林区地跨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是中国重点国有林区和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肩负着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守护中华大粮仓的重要使命。

  从伐木到护林,再到发展生态产业,越来越多的林区人明白:“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初春时节,走进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平林苗圃,一株株已经孕育了四年的红松苗在大雪覆盖下伸展着“腰肢”,欢快地迎接新一年的春意盎然。

  “林区不伐木,林下找出路。”十年间,龙江森工集团营林绿化产业加快发展,森林农业稳步推进,森林食品产业提档升级,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康养产业持续推进,林业碳汇经济取得新进展。森林食品集团、园林绿化公司、中药材公司、林业机械加工厂等专业公司应运而生,生态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伐木人变旅游人,是龙江森工产业转型的又一成功实践。位于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的雪乡景区,从一个以伐木为生的林场蜕变为冰雪旅游“顶流”,拉动了周边区域种植、养殖、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十年间,雪乡景区共接待游客58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400亿元。

  田均国是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的一名蒸汽火车司机,他停伐前的工作是开火车运木材,如今则是一名森林蒸汽小火车旅游司机,从“卖木头”变为了“卖风景”。他说:“每次拉着游客们往返林间,我就为自己是森工人而骄傲。”

  发生在王凯、孙强烈、田均国等人身上的变化,正是龙江森工十年发展的缩影。停伐以来,龙江森工集团持续增绿护林,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四库”功能进一步增强,讲述了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故事。

  龙江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冠武表示,未来集团将努力把龙江森工打造成中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地”、践行“大食观”的“引领地”、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先行地”、“两山”价值转换的“实践地”和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主阵地”。(完)

  近日,相继有网络用户举报雅圣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相关问题,并在网上发文“求救”。关注到相关贴文后,中牟县高度重视,已成立由公安、教育、市场监管、应急管理、住建、资源规划、消防、姚家镇(属地)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该公司。目前,调查组正针对网络举报内容及该公司进行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在百色市那坡县边境线上,588号界碑屹立在百南乡红石山1096米的悬崖之上,通往界碑的巡边栈道如同“天梯”一般,紧挨着悬崖绝壁蜿蜒而上。春节期间,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移民管理警察坚持巡防边境一线,用脚步践行新春里的坚守。(完)

  中午12点,北京东来顺饭庄总店内已是熙熙攘攘、客流不断。前来就餐的第一桌顾客赵女士告诉记者,春节后开工第一天来吃火锅,也是想讨个新一年“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信心是发展的动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会议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服务。上下共同努力,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

  “这是精神年货呀!”社区居民笑着说。在大家看来,宣传队志愿者们在舞台上,展现的不仅是文艺节目,更多的是表达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对美好新时代的真情歌颂。 “宣传也是生产力。”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科副科长张馨元说道,“春节期间,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各级阵地作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志愿服务送关爱 文明实践树新风’等主题活动,以文艺轻骑兵的方式、用群众易于理解的语言,策划宣传内容、编排文艺节目,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把‘文件语’转换成‘家常语’,鼓足群众的干劲、凝聚大伙的共识。”

  早上有课时,她7点多起床洗漱吃完早餐,跟同学组团打车到拱北口岸,再从口岸过关打车到学校,全程大概耗时40分钟。12个人分成两辆车,单程摊下来每个人花费约16元。下了课,大家再一起拼车回到珠海。

李佩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