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湖北咸宁“十里果乡”助力果农“甜蜜”致富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5-31 22:03:07

  中新网咸宁12月8日电 (胡传林 李婷婷 熊虎)初冬时节,行走在356省道湖北咸宁市咸宁区横沟桥镇路段,随时可见售卖甘蔗、葡萄的果农。

  “甘蔗甜不甜呀?”“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7日,在横沟桥镇杨畈村路边,蔗农彭永胜将十几捆甘蔗堆放在公路驿站附近售卖。一问一答间,一单70元的交易达成。彭永胜说,上午已经卖了60多捆(一捆10根),周末人更多,最多一天卖了8000多元。

  杨畈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交通便利。近年来,该村围绕特色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把发展水果产业作为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引导经营主体通过集中流转农民土地为主的方式,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为主的水果示范种植基地。昔日的落后村,摇身变成了水果品牌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

  2015年,在驻村干部的号召下,在外务工的彭永胜决定回乡发展种植业。他先是在自家土地 上种植了15亩甘蔗,尝到甜头后,又成立家庭农场,流转方圆60余亩土地种植沃柑、火龙果等,不仅一举摘掉贫困的帽子,还渐渐有了存款。

  目前,杨畈村正按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规划,打造“甜蜜杨畈,十里果乡”品牌。近年来,咸安区政府又将356省道提档升级,通过产业奖补、小额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果农发展特色休闲产业。

  春有草莓,夏有桃李蓝莓西瓜,秋有无花果葡萄火龙果,冬有甘蔗沃柑……如今的“十里果乡”,已发展水果种植基地1800余亩,涵盖16大水果品类,年产值约1770余万元,极大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增收。

  “今年种植的甘蔗预计营收10多万元,再过两年等我新种的沃柑和其他水果挂果了,估计营收能达到30多万元。”彭永胜对自己的“甜蜜”事业充满信心。(完)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在东北,每逢节日,人们都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俗称“扭大秧歌”。年正月,无论是城镇还是村屯,都有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和锣鼓声。

  2.实现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全程网办、最多跑一次。针对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办理不便利,部分许可网上办件通过率低,线上线下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推行企业线上申请,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并通过邮寄或电子方式送达《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并将线下凭证办理、补发、变更等业务全部纳入各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30/61/9471993665306862937.jpg" alt="" />

  据《黎明报》报道,目前尚不清楚爆炸原因,警方已经关闭了通往爆炸区域的道路。(完)

  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试点城市中,不少地方政府发放了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拉动居民消费。如深圳开展了餐饮行业1亿元补贴活动,金华开展了“留东阳过年暖心红包”活动,连云港开展了“新春惠民消费券”促消费活动。此外,还有杭州的“红红火火过大年”餐饮专项消费券、湖州安吉县政府第三轮政府消费券、温州的“温享生活”迎春消费券、无锡宜兴的“TAO最宜兴”新春消费券、济南的“泉城购”春节消费券、金华义乌的“留义过年消费红包”等多种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据记者粗略统计,这些试点地区的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总额超过1.8亿元。

  “下一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将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继续密切关注农村地区疫情态势,发挥好责任落实、政策协同、基层动员等方面的作用,指导推动各地进一步建立工作机制,夯实群防群控基础,加快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毛德智说。

赖妙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