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围炉时,快来看看台湾年夜饭吃什么!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06 03:50:11

  再有几个小时,就将迎来农历新春啦!

  万家灯火,游子还乡,团圆时刻,暖意浓浓。和大陆一样,春节也是台湾最隆重的节日。除夕围炉夜话,佳肴次第上桌,祝福纷至沓来,节日气氛瞬间拉满,更是宝岛最重要的过年仪式。

  一道道年菜丰富而温暖,不仅凝聚家人情感,也表达对新岁的美好期待。热气腾腾间氤氲着的,更是团圆的慰藉。

  快跟随小新的脚步,看看台湾年夜饭 吃什么吧!

  最受台湾民众欢迎的年菜

  “如果必吃的年菜只能选一道,我投‘佛跳墙’,因为什么料都有,可以一直滚一直丢新料,从除夕吃到开工!”说起最受欢迎的年菜,不少台湾网友表示必须给“佛跳墙”排面。

  

  这道源自福建、食材多样且寓意福寿齐全的佳肴,在近日台湾“Social Lab社群实验室”评选出的“十大年菜”中拔得头筹。“丰富的用料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也可以像吃火锅般重复利用汤底。”参与投票的网友纷纷认同,“‘佛跳墙’必吃的”。

  排名第二的饺子,同样被众多网友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年菜之一。这个外形酷似“元宝”的料理,有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因此每逢年节,便会端出香喷喷的水饺,寄予满满的喜气和祝福。

  谈到过年怎么吃饺子,许多网友分享吃法,“饺子包硬币”最受欢迎。若有幸吃到这枚“元宝”,便象征新的一年会有财源滚滚的好运,“好吃又好玩”。

  新年享用猪脚也是许多台湾家庭的习惯之一。俗话说“吃猪脚添福寿、吃腿库补财库”,在过年这样喜气洋洋的日子里,与家人一同品尝美味猪脚,象征未来一年荷包充盈,全家财源广进。因此,这道满含吉利寓意的菜肴被网友视作“开运必吃”。

  排名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长年菜(指年夜饭中的蔬菜)、米糕、鸡汤、乌鱼子、年糕、萝卜糕和虾。长年菜代表长寿、吉祥,米糕、年糕、萝卜糕意味步步登高,乌鱼子则象征多子多孙。由于鸡在闽南话中与“家”同音,因此有食鸡会“起家(即成家立业)”的说法。

  

  除了板板正正的年夜饭,每年大年初一有客拜年,台湾家庭中果盒、果盘都要放一些“四秀仔(即零食)”用以招待,主人也会讲一些与其谐音押韵的吉祥话。不仅有“食红枣,年年好”“食甜,予你大趁钱(即赚钱)”,还有“食福圆(即龙眼),中状元”“食瓜子,好过日子”“食豆干,会升官”等说法。

  两岸都一样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网友定会感叹:这些颇为传统的年俗年味,不能说两岸十分相像,只能说一模一样!

  其实,无论是佛跳墙、饺子还是长年菜,不管是妈妈味、爸爸味还是外婆味,年菜最重要的调味剂,就是家的味道。而小家庭团圆美食所折射的,更是两岸同出一家、一脉相承的饮食文化。

  

  台湾有2300多万人口,其中超八成是闽粤籍后裔,饮食习惯与福建、广东相近。1949年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将家乡饮食带到台湾。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各地饮食在台湾发展、融合、创新,形成了宝岛美食,而支撑其声名远播的正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因。

  

  走在台湾街头巷尾,“湖南辣肠”“广东腊肠”“云南椒麻肠”等一系列地方风味颇为引人注目;山东大馒头、山西刀削面、陕西肉夹馍、重庆酸菜鱼的店面更是遍地开花,食客常常大排长龙;最近几年,除了“顶流”螺蛳粉,大陆新晋网红小吃“热奶宝”也成为夜市备受台湾民众欢迎的新宠。

  

  这一道道美食串联起来的,不仅是熟悉的家常味道,更是跨越海峡、绵延不绝的亲情与思念。

  正如台湾音乐人侯德健创作、风靡两岸的《龙的传人》所唱,“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也如台湾《联合报》评论,两岸迎着同样的龙年,贴同样的春联,吃同样的年夜饭,说同样的吉祥话,也同样流行一句话:“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

  甲辰龙年龘龘而至,海峡两岸共启新岁。在这样的团圆时刻,祝愿两岸同胞新年共赴美好,常常相见!

  2023年,学术期刊《中国应急管理》对国内24家高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进行调研,应急管理相关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下的11个一级学科,知识体系复杂。如今,应急管理的一些核心课程已明确,但课程体系仍需完善。被调研的20多所高校中,11所高校教材建设数量不超过3本,12所高校没有在线课程,有在线课程的高校,课程数量也寥寥无几。

  2018年,发表在《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的一篇文章提到,从近年公布的原料药垄断案来看,被垄断的原料药领域,获批生产厂家多为个位数,实际投产的往往仅有2~3家。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丁铎博士1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中国军舰访菲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反映出菲政府包括军方对中菲两国、两军关系的重视,更可以避免双方近期因海上摩擦和菲美同盟强化而导致两国、两军关系不断走低,也反映出当前形势下菲在中美间不选边站、维持微妙平衡的一种努力。

  从年龄队列看,2010-2020年,各年龄女性的无活产子女比例都在上升,10年间平均提升了约1倍。20-30岁年轻女性的年龄别无活产子女比例上升最为迅猛,10年间提高了10个以上百分点。35岁和40岁女性的无活产子女比例则分别从5.39%上升到10.91%、从2.66%上升到7.85%。研究指出,较低年龄段女性无活产子女比例的提升反映了婚育推迟的现象,较高年龄段女性无活产子女比例的上升,则更多是女性生育水平下降以及终身不育现象增多的结果。

  汪文斌说,中方坚决反对美方上述举措,要求美方立即纠正以涉军人权等幌子,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的错误做法,停止滥用实体清单等出口管制工具,遏制打压中国企业。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从人口学角度看,“终身不育”是一个纵向及终身的概念,指一批女性或夫妇中有多大比例终身没有生育子女,其关注的是终身不生育的人口学后果。终身不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确定女性到哪个年龄依旧无子女可以被视为终身未生育。按照人口学常用的统计口径,15-49岁岁为女性育龄期,由于女性到49岁时已基本结束生育,因而通常以49岁时的无活产子女比例衡量女性的终身不育水平。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终身不育率、终身无孩率作为终身不育水平的同一衡量指标交替使用。

杨长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