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大陆台胞:台湾青年由“首来族”到“常来族”将成惯常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17 16:43:17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大陆台胞:台湾青年由“首来族”到“常来族”将成惯常

  中新社记者 刘玥晴

  “只要青年朋友们愿意从岛内的‘信息茧房’走出来,看看大陆真实的发展、友善的氛围和惠台政策措施,相信‘首来族’很容易成为‘常来族’。”台湾青年王天山14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

  2010年,王天山因一次出差机会首次来到大陆。考察市场时,发展空间大、区位优势明显的武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大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与台湾成熟的研发技术合作前景广阔,于是选择 在武汉成立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三次参加海峡论坛,王天山结交许多同行好友,也认识了不少合作伙伴。“海峡论坛为我们这些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他指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岛内年轻人在王天山的帮助下了解大陆、来到大陆。他表示,两岸本就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语言、饮食等方面都没有隔阂,“首次来大陆的台湾乡亲也能适应。”

  来自台湾彰化的四川志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姿佑告诉记者,多位岛内好友初次到大陆便为科技和经济的发达所震撼,往来多次后,决定与她一起在成都实现从事文化教育的职业理想。

  “这次论坛上看到台湾乡亲在大陆各领域‘遍地开花’,给我带来很大鼓舞,一定要把我们台湾年轻人的价值好好体现出来。”林姿佑说。

  自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福建持续发布惠台利民措施,今年4月发布的扶持台资企业发展方面6条新措施更是聚焦台商台企所需所盼。

  在台湾青年范姜锋看来,文创产业是台青到大陆创业的合适之选。作为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一直采用两岸团队共同运作的经营方式。他以自身经历建议,有意愿来福建发展的台青可找当地合伙人一起创业,“走融合发展这条路,更容易接近成功”。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12日电 题:从吉姆·克劳到傅满洲——如何看待美国种族歧视文化符号?

  此前受疫情影响,学校很难将优质资源请进来,学生也很难走出开阔视野,新学期这个问题将彻底解决。北青报记者从多所学校处了解到,新学期,将请校外优质教育资源走进校园。比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从本学年开始,每周五下午学校将请奥林匹克教育专家团队和高校研究生团队走进学校,为全校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课程授课;陶然亭小学引入校外资源,聘请“第一班主任”, 包括有“沙漠龙王”之称的将军、有“全军学雷锋模范”之称的雷锋班老班长、有中国儿童心理关爱公益项目发起人、有中华诗词协会副会长等等;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的“Toio探索编程”模块课也邀请校外老师授课。

镇上像陈廷海这样的

  唁电写道,星云法师一生矢志弘扬人间佛教,关怀社会,福利民众,教化人心,情系中华;倾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始终持守民族大义,坚定支持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同胞心灵契合作出重要贡献,深受两岸同胞爱戴敬重。

  随后,他立即从待检室二楼工具柜拿出工具材料,整齐穿戴好工具包就沿着二楼楼梯到平交道口,眼看、手比、口呼后沿着长达将近一百米的石渣路,到达广州站5道作业点。

  <strong>荒漠“生”金荒漠化防治与沙产业结合</strong>

许启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