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修订法规: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全面免疫

来源: 旅游网
2024-06-01 05:21:15

  中新网南宁5月30日电(陈秋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 治区动物防疫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动物与人的传染病密切相关,据相关研究资料介绍,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条例》在完善合作机制、阻断传播路径、严格易感染动物管理等方面强化了防控措施,从源头上保护人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饲养犬只等宠物的人越来越多,犬只伤人事件频发,狂犬病防疫也备受民众关注,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免疫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条例》明确广西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全面免疫。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其饲养的犬只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对犬只实施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免疫接种情况。

  《条例》结合宠物犬主要集中在城区饲养等特点实际,明确城市建成区以及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内饲养犬只实行登记制度。同时,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农村地区饲养犬只的防疫管理工作;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做好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

  《条例》结合广西布鲁氏菌病防控成效和实践,提出禁止免疫病种的规定。《条例》强化牛羊等活体动物调运管理,增加了对输入广西的非种用、非乳用牛羊到达目的地后继续饲养,应当进行隔离观察的制度,以降低牛羊布鲁氏菌病等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同时,广西提出加强主管部门间合作,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合作机制。《条例》规定卫生健康和农业农村、野生动物保护等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合作机制,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时互通相关信息,并按照各自职责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共同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野生动物、畜禽间的传播及向人类的传染。(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广西多个边境口岸已恢复正常化运行,再现车水马龙景象;企业忙生产、赶订单,外贸形势不断好转。在广西友谊关口岸主营电子产品报关业务的一家供应链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去代驾管控、换驳等环节,工厂出货成本将下降60%。

  2015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说:“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

<strong>  国产芯片加速上车能否缓解缺芯困局?</strong>

  校园活动安全

  如果接种了疫苗后,想了解有没有抗体“护体”,可以参考疫苗有效性评估的方法,在接种后14天、3个月、6个月左右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临沂市则明确,自2023年2月4日起,符合国家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及以上的职工家庭,在临沂市购买普通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贷款额度二孩家庭提高10万元(单缴存职工贷款额度上限60万元,夫妻双方缴存贷款额度上限90万元),三孩及以上家庭提高20万元(单缴存职工贷款额度上限70万元,夫妻双方缴存贷款额度上限100万元)。

宋珮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