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来源: 安徽网
2024-06-14 13:24:12

  昌平区是北京“三条文化带”汇聚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该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连续两年举办的明文化论坛,已成为北京重要文化品牌。

  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开幕。冯志明表示,该区将以2024明文化论坛为抓手,将十三陵地区乃至整个昌平区打造为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发挥明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加城市活力,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美誉度。

  在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方面,今年初,昌平区开通了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解锁了市民打卡明文化遗产的新视角。接下来,将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开放石牌坊公园、新行宫遗址公园,依托兆域边墙,建设主题游径及观景打卡点,复原沉浸式文物虚拟场景,更好呈现昌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古建之美、明文化之美。当前尚未对外开放的明十三陵陵寝,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在着力提升文物展示展览水平方面,昌平区将加快数字化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定陵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陈水平,建设万娘坟石刻博物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发挥明十三陵博物馆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的优势,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明朝文物专题展。

  该区将联合首都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等10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展”等大型展览,打造集遗产保护、文物展览、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验、文创研发为一体的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核心区,充分展现明文化独特魅力。

  在持续加强明文化保护活化利用方面,当前,昌平区正在实施政府街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留存永安古城记忆,焕发明文化时代风采;办好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明文化节、长城夜游、服饰展演等“明文化+” 系列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

  1月5日,小寒节气。心中有暖,岁月不寒。

  国家一级美术师梁冰带来作品《四水归堂·系列》。该作品系将陶泥压制成20公分内的泥板,再将泥板切割成30多公分的方砖,在泥砖上切割符号、图形和文字,切割的深浅、圆缺,线条穿插,借用文字和符号塑造个性语言,传递出作品背后的人文关怀。

  美团外卖:从销量来看,最受欢迎的年货商品为白酒、年货礼盒、车厘子、海鲜水产、纯牛奶、食用油、水果罐头、米、面、小家电。

  业之峰通过分众占领媒介传播制高点,同时可实现城市、人群、时间段等维度的灵活智能投放,分众是引爆4亿主流人群的媒介首选,也是其他媒介流量的放大器。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对此,王贵强回应,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一直在关注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特点,包括病原性、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致病力是下降的,传染性明显增加,总体来看,和德尔塔株及原始毒株相比,它的致病性是明显下降的。针对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还是强化对症、支持和呼吸治疗,因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如果出现重症病例,出现肺炎,需要相应的治疗。目前在我们国家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主要是BA.5.2和BF.7为主。

李际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