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饱览大好河山,感受正能量之美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21 08:15:38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左宇坤)向往的生活,一半是柴米油盐,一半是诗和远方。今年以来,各个假期出游人次同比均出现显著增长,优质供给持续推动文旅市场繁荣。高考结束、暑期将至,又一年的“暑期文旅”拉开帷幕,“旅游+文化”持续为消费市场增添新动力。

  今年3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经过初选、专家审核评议、网络展播投票、终选以及结果公示,550件网络精品脱颖而出。在其中众多的正能量作品中,我们都可饱览祖国山河的气象万千。

  大好河山的正能量之美,美在悠久历史传承。

  溪水潺潺、碎石小路、青砖黛瓦,读懂历史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仿佛与古人进行一场场心灵的对话。《寻古中国》的文物故事中,既包含着“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等古老议题,也蕴含着“知来处、明去处”的东方智慧。《传统村落万里行》里,我们看到传统村落保护的明显成效,见证古村落焕发生机,流离在外的游子回归故里,无处安放的乡愁便有了寄托。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方寸之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已跃然文字之间。传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跨越时空的共鸣亦是对文明的礼赞。一篇篇融通传统与现代的报道里,我们闻弦歌不辍,览文脉悠悠。

  大好河山的正能量之美,美在人与自然融洽。

  大河奔涌,九曲蜿蜒,“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采风活动里,我们饱览九曲黄河万里情,也见证水润齐鲁气象新,体悟万里写入胸怀间。15000公里,100多个日日夜夜,从洞庭湖到北极家园,《飞向北极|探寻候鸟极地家园》里,我们一路随小天鹅“晨晨”记录飞行,在安家与新生的故事里,我们体悟同一种生命,珍视共同的家园。

  高原雄浑,草原辽阔,湖泊浩瀚,生灵蓬勃。在人与自然的碰撞交流里,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视,亲眼看到了绿色发展如何一步步实现。站在生态文明现代化先行的崭新起点,我们感悟绿色辉映现在,坚信绿色昭示未来。

  大好河山的正能量之美 ,美在文明汇涓成

  北京城,因为一条纵贯南北7.8公里的中轴线,成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中轴文明 大美气象》里,建筑与文化被串起,历史和文明在汉白玉桥面上闪闪发光、源远流长。千万年前,福建先民从平潭岛出发,穿越台湾海峡,将中华文明的火种撒向广袤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跟随《山海一脉丨盼你他日归故来》,我们由今溯古,寻找南岛语族最初的家园。

  中华文明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浩荡向前,历经风雨绵延不绝,饱经沧桑历久弥新。赓续文明文脉,正能量作品让星散在锦绣大地上的文物古迹、革命旧址、历史街区铺展开来,以建筑之名传文化之美,以历史为脉彰华夏之韵。

  大好河山的正能量之美,美在和谐一路生花。

  《“足迹·丝路24小时”全球全媒体主题活动》里,我们跨入时间的河流,打开“一带一路”成长手册,看这条连贯东西的“大动脉”涅槃新生。“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里,我们走过华夏大地的千山万水,寄托中国人更长远的坚守和更盛大的情怀,通往人类共同的梦想与明天。

  天地有大美。在中国广袤的国家版图上,山脉纵横、平原辽阔、河流滔滔、田连阡陌;在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故事里,千万姿态汇聚、历历景色交融,书写了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壮美篇章。(完)

  从2022开始,网监分局每月与平台企业召开一次例会,通过投诉数据和舆情分析,判断平台企业存在的潜在问题,并约定时间解决。“问题都是很实际的,比如去年的某牛奶事件,我们需要尽快提供解决方案。在协调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的同时,还要协调其他地区的监管部门。”王晓华说。

  从地缘政治层面来看,沙特常与伊朗争夺地区话语权,将其视为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并高度警惕伊朗核项目的发展,多次出手削弱其地区影响力。

  划重点,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及代表机构、互派大使,非常具体的时间点,这说明沙伊复交已不仅仅是谈判桌上的构想,而是大步向前跨越,真正落到现实中的行动,双方关系有望迅速升温。这更说明中方斡旋之成熟,给予了两国真正握手言和的充分条件和空间。

  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尼罗拜尔·艾尔提博士当时参加了上述会议。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祖姆热提阿伊的翻译过程中多次出现主要信息翻译错误、部分信息不翻译或有意对发言内容进行加工等问题,比如古力巴哈尔称被中国政府以涉嫌“扰乱公共秩序罪”关押时,祖姆热提阿伊翻译成中国政府以涉嫌“分裂罪”对其进行关押。“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罪名,明显是故意进行错误翻译。”尼罗拜尔说。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3月10日,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

  当下的考研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竞争与筛选的前置条件。此前,承担这种职能的是高考,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后,这种前置筛选的压力,逐渐转移到考研上。

郑俊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