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木雕:木上“刺绣”画中戏 朴拙之中见灵奇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08 11:09:48

  中新网湖北通山6月7日电 题:湖北通山木雕:木 上“刺绣”画中戏 朴拙之中见灵奇

  作者 卢琪 胡传林 程思

  在湖北通山县非遗馆,一件精工雕镂的木雕作品“看橱”引人驻足,只见楼台亭阁玲珑剔透,奇禽瑞兽栩栩如生,各种人物姿态不一,共同构成多幅情景,仿佛“画中有戏”。

  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谢志兵介绍,这件“看橱”雕饰有98组图案、86个人物,展现“三顾茅庐”“太白醉酒”“黛玉葬花”等多个民间戏曲、故事情节,用到了通山木雕几乎所有的雕刻技法。

  通山木雕是中国民间木雕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通山县及其周边地区。其构图饱满大气、层次细腻丰富、图像灵动秀雅,有“木板上的刺绣”之称。2014年,通山木雕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通山的古民居、祠堂、戏台、家具大量用到木雕。”通山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成希说,通山木雕兼具实用和美观,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雕刻技法以浮雕为主。

  成希时常到当地古民居、祠堂走走转转,揣摩、研习传统木雕技法,也从戏剧表演中寻找灵感。成希说,当地有采茶戏、花鼓戏、汉剧等,丰富了他对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等题材的认识。

  通山木雕历经制图、选料、粘贴图纸、打坯、细工雕刻、修光打磨、打蜡等7道基本工序,用到大小、弧度不等的刻刀多达150余种,包含线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完成一件通山木雕作品往往以月计时,甚至以年计时。

  “我刻了几十年‘开脸’仍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深耕木雕50多年的通山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熊应华说,人物的五官和表情体现作品神韵,雕刻时差之毫厘,整幅作品可能功亏一篑。

  “通山木雕要求匠人必须有木工、建筑、绘画的基础功底,掌握制图、选料、打坯、细刻等全套工艺,3年都未出师的人不在少数。”在熊应华看来,只有更多人学习、了解通山木雕,其技艺才能传承。几十年间,熊应华亲自授艺的徒弟达60多人,不少弟子到全国各地从事木雕工作。

  如今,年逾古稀的熊应华依然“刀”耕不辍。在他的案头摆放着《红楼梦》,家中挂满了他绘制的红楼梦故事图,满头银发的他戴上眼镜雕琢新作品。

  在成希的工作室,他与徒弟埋头雕刻,刻刀所至,木屑纷落。凿木声中,印有崭新图案的通山木雕正一刀刀变得清晰。作为年轻一代通山木雕传承人,成希正探索引入数字技术,促进通山木雕传承发展,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通山木雕。(完)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2023年春节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后的第一个春节,关于春节期间出行的原则,出行前的准备,出行途中的个人防护以及返乡后的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在之前的发布会以及媒体有很多的宣传报道。春节即将来临,大量人员陆续返乡,流动性加大,偏远地区,感染率比较低的地区,疫情传播风险加大。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没有感染过,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要重点加强保护。

  然而,吐鲁番盆地出土的“饺子”是蒸饺还是水饺?光看照片还无法断定。如前所述,吐鲁番博物馆的介绍上,其大小是“长约4.7厘米,宽2.4厘米”,尺寸数据小于之前提到的发掘报告上的记录,还不清楚为何有这样的不一致。

  不得不说,二战之后,美苏“冷战”,但中国走出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譬如与第三世界多交朋友,且中国一直认为自己也是第三世界的成员。中国一直反对的是霸权主义——无论当年的苏联还是美国,但凡有霸权行径,中国都是谴责的。但与此同时,中国也乐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美苏,包括此后的俄罗斯交朋友。

  从东道主派出的部队规模来看,海叔感觉此次三国联合海上演习的规模未必会超过首届。能够明确的是——从2019年11月的首届“光环”演习,到2023年2月17日至27日预期举行的第二届演习,南非、俄罗斯、中国三国联合演习未来有可能逐渐固定化。

  那么,为何《酉阳杂俎》中会出现“笼上牢丸”和“汤中牢丸”呢?其实,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有仿梁元帝“访酉阳之逸典”之意,是将“笼上牢丸”和“汤中牢丸”作为以前有过而现今已不存在的食品而列举出来的。

  信长星说,目前,疫情防控依然处在吃劲的关键时刻,但曙光就在前头,坚持就是胜利。希望大家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把每一名患者的救治工作做实做细,为保障群众健康、建设健康江苏再立新功。

谢仕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