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发现两座明代初年砖室壁画墓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7 21:43:35

  中新社太原6月15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公布汾阳冯家庄两座砖室壁画墓发掘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初年,形制处于转变过渡阶段,为研究该时期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新材料。

  2019年11月,在汾阳市西河乡冯家庄社区东北部,汾阳博物馆(含非遗展馆)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发现墓葬3座,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此次公布其中两座明代壁画墓的发掘材料,M1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 画墓,单室,拱券顶。M2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

  据考古人员介绍,汾阳冯家庄此次发现的两座砖室壁画墓,除墓顶形制不同外,其余形制相仿,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建筑,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似出自同一工匠之手。随葬品以瓷器为主,主要有瓷碗、瓷罐、小盏等。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两座墓葬的时代应为明代初年。M2为穹窿顶,M1为拱券顶,可能恰处于墓葬形制转变过渡阶段。冯家庄明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明代壁画墓较宋金时期整体发现较少,一般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墓室壁画发展的衰落期。山西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明代壁画墓,其中不乏有明确纪年。这些明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墓室装饰风格、丧葬习俗上来看仍有金元墓葬遗风,但也表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考古人员表示,这些新发现,为研究明代早期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为准确判断明代墓葬年代提供了可靠标尺,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或许将改变以往对明代壁画墓“衰落”的旧印象。(完)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表示,这主要是为全面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而展开的。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10日电 日前有网民通过“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对把《水浒》编入教材表示质疑,并称《水浒》是其见过最毒的小说。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近日回复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国内也有AI大模型公司,但从参数训练到工程调优还具有差距,相比而言,ChatGPT在大模型的探索上,已经从可供到可用实现了跨越。”沈阳表示,高端GPU供给受限,芯片算力上存在差距,国内在模型上从0到1的原创提出能力比较弱,基础有待夯实,整个开源生态和开放探索的文化还待进一步发展。相对而言,沈阳表示,看好拥有大模型能力、能够进行海量数据调试,具备软件开发经验的公司,并且投入能达到10亿级别的公司。

  1953年,毛泽东同志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10/3833064002.jpg" alt="" /></a>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10/14/568323348193494154.jpg" alt="" />

简建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