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和薛其坤两位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24 15:48:05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 黄钰钦)备受瞩目的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并颁奖,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共同获得这一代表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的奖项。

  李德仁是国际著名的测绘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作为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中国遥感对地观测水平的提升,持续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创立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推进中国测绘遥感产业的跨越发展,为中国从遥感大国到遥感强国做出杰出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引领航空与地面测绘遥感重大变革。

  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中 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引领性重大科学突破的杰出科学家之一。他率领团队取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高温超导的两项原创性科学发现,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学术影响。作为中国量子科技战略科学家,他一直积极为中国量子科技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量子科技的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次获奖,薛其坤院士也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度首届评选颁奖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除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外,中国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另4项大奖当天也一一揭晓并颁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包括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包括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10位外国科学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完)

  尽管如此,中方态度也很明确,全球治理问题不是一个、几个国家能解决的,其根本上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崔洪建关注到,在加强双边协调基础上,中方正提出更多方向性倡议和目标,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地区展开更好的合作。

  同时,苏浩指出,随着信息网络、数字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发展,大量发展中经济体群体性崛起,陆地不再成为阻碍人类交往的藩篱和障碍。这预示着,人类社会将超越工业文明,一个数字和智能混合的“新大陆时代”将来临。

  全线实现气象数据采集,同时结合沿线及周边气象站能见度、气压、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监测数据,提供精细化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实现对雨、雾、冰、雪等多种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王希勤指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科技伦理治理,既要有世界科技伦理治理的共性,也要有中国科技伦理治理的特色。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一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国家为先、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二要以开放的胸怀与世界各国相互借鉴,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一)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库。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落实《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完善重点人群电子健康档案。

张克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