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殡葬行业逐渐打破偏见 专业人才不断涌现

来源: 舜网
2024-05-25 03:33:27

  中新社沈阳3月17日电 题:中国殡葬行业逐渐打破偏见 专业人才不断涌现

  作者 李晛

  在电影《入殓师》中,大提琴手小林大悟误打误撞成为陪伴人走完最后一程的入殓师,一路走来,他对这个职业从排斥逐渐走向热爱,他的妻子也由反感转化为支持。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和小林大悟一样,发生着相似的故事。

  2009年,遗体火化师王锦机缘巧合地从事了殡葬行业。15年来,从恐惧到专业,王锦以精湛的技艺进行火化操作,给予逝者最高的尊重。王锦表示,每次听到丧属的感谢,都会让他感到一份成就感。

  提起殡葬行业,很多中国人讳莫如深,尤其是在长辈眼里,殡葬行业的工作并非一份理想、体面的工作。

  “刚进这行的时候,有朋友认为我的工作恐怖,后来我只说自己在国企上班,是一名操作工。”说到这里,王锦有些许无奈。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如今,王锦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感染了家人和朋友,他们早已习惯王锦的工作并表示支持。

  无独有偶,“70后”李建华同王锦一样,是一位资深遗体火化师。近日,李建华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赛项沈阳市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他的操作流畅而精准,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已从事殡葬行业近20年的李建华,见证了行业的巨大变化。从最初的手工操作变为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火化工作不是想象中按几个按钮那么简单,火化工作是一门技术活。”李建华说,每日开工前,他都会对火化炉等设备进行检查,保证遗体火化工作能够顺利运转。

  “现在人们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大多年轻人对殡葬行业的好奇多过忌讳。”谈及民众对殡葬行业存在的误解和偏见,李建华表示,尽管有所改变,他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改变殡葬从业者的社会形象,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这一职业。

  有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中国殡葬行业逐渐消除偏见,伴随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殡葬行业,他们苦学苦练、迅速成长,为职业“代言”“正名”。

  “95后”公墓管理员李泽霖就是其中一员。科班出身的李泽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投身墓园工作。他深知传统祭扫方式的弊端,因此一直致力于推广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我将持续推动绿色祭扫的普及,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尊重。”李泽霖说。

  25岁的高铭岐从事殡葬行业已有5年。他认为,人们对殡葬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强调个性化,从业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准。

  就读殡葬专业的“00后”小顾在互联网上分享着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日常。对他而言,加入殡葬行业的意义是给生者以慰藉,予逝者以尊重,如同电影《入殓师》中台词所说:“死亡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完)

  正如孙春兰副总理所言,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在新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各地正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核酸检测、出入公共场所管理、倡导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购买“四类药品”等方面做出逐步调整。

  <strong>总台央广记者:今天,日本国会参议院审议通过一份涉华人权决议,对新疆、西藏、内蒙古、香港等所谓人权问题表达关切。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strong>

  文章介绍: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效应下,越来越多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抛弃侥幸心理、放下思想包袱,主动投案、向组织交代问题。十九届中央纪委向党的二十大的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来,8.1万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2020年以来21.6万人主动交代问题。主动投案人数的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腐败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更加显现。

  在前一场座谈会上,孙春兰充分肯定专家在防控中的重要贡献,希望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发扬科学精神,围绕关键问题深化研究,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献计出力。后一场座谈会上,孙春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基层一线防疫人员,做好工作生活保障。

  据报道,今年9月,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和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科宁试图在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的最终版本中加入一项修正案,要求美国联邦机构及其承包商停止使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等中国企业生产的芯片。

  “在西沙永兴岛上待了一个多星期,采访了大量参与过西沙海战的民兵、渔民和海军官兵,收获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如果不是实地采访,电影里的情节和细节永远都不可能真实感人。”陆柱国说。

毛隆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