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类退市威力彰显 “壳”公司加速出清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07 08:08:31

  本报记者 吴晓璐

  今年以来,交易类退市指标威力尽显。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已经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其中超过六成触及面值退市指标。

  市场人士认为,当前,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严监管背景下,“壳”资源贬值,“壳”公司也加速被市场抛弃。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和退市制度的完善,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更加严格,基本面不佳、盈利能力差的公司更容易触及退市标准。同时,投资者对市场的认识更加成熟,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投资价值,对于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公司,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导致其股价持续下跌,最终触及退市标准。

  市值退市指标威力逐步彰显

  2020年底退市改革时,新增“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与“面值退市”指标共同构成交易类退市标准。但是,2021年至今,没有公司因触及市值退市指标而退市;2021年至2023年,分别有7家、1家、13家公司触及面值退市指标退市。

  今年以来,市值退市指标威力逐步彰显。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6日收盘,建车B、汇丽B、*ST深天、*ST美讯、宁通信B等5家公司收盘市值为2.26亿元、2亿元、2.64亿元、2.77亿元、2.72亿元,已经分别连续15个、4个、3个、2个、1个交易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此外,还有7只股票(含A股和B股)市值在3亿元至4亿元之间。

  谈及市值低于3亿元的公司逐渐增多,李晓表示,这反映了市场对公司价值的重新评估和监管力度的加强。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削减“壳”价值。4月30日,退市新规落地,精准出清“僵尸空壳”“害群之马”。同时,沪深交易所表示,对“壳”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进行精细化监管,从严监管因缺乏持续经营能力而触及收入利润指标被“退市风险警示”(*ST)的公司、濒临交易类退市指标的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严防违规“保壳”“炒壳”。

  今年10月30日起,退市新规中主板5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将正式实施,进一步提升市场化出清力度。

  “公司是否会市值退市,取决于市场走势、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多个因素。”李晓认为,随着退市新规中主板5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的实施,未来市值退市的公司数量可能会增加,进而促使市场更加理性地评估公司价值。

  年内面值退市占比超六成

  在严监管下,今年面值退市成为主流。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其中面值退市22家,占比超过六成。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表示,交易类退市指标为“触及即退”的客观实施标准,并没有可延缓退市的余地。

  对于涉及违法违规的退市公司,监管部门推进立体追责,强调不能“一退了之”。但是,如果交易类退市公司没有涉及财务造假、信披违法违规等违法行为,投资者无法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郑彧表示,如果公司是因为非欺诈性因素(比如只是触发交易类标准)退市,本身就属于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可能发生的“系统风险”之一。

  因此,在交易类退市增多的背景下, 市场人士认为,需加强相关风险提示。投资者自身也需要提升专业知识,加强对基本面的研究,理性投资,远离投机炒作。

  李晓建议,监管部门在完善退市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退市风险警示机制,及时向投资者提示退市风险,让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决策。同时,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投资知识,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还要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确保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

责任编辑:尉旖涵

准备好饮料零食酒水

岳进来晶报面试并取得试用资格的那段时间,国足正在上海集训,准备出发韩国。他在晶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对中国队公布世界杯23人名单所发表的评论。

“我特地跑过来看日本比赛,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还在建设中,白天待在这里就像炼狱一样。因为这一块是沙漠,实在太热了。”这是日本球迷中岛昭吾对卡塔尔球迷村的评价。

文/记者何博奇实习生陈骏涵

“23”

男生看足球宝贝

夏又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