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完成太空接力 “地月巴士”将护送月球样品回家

来源: 中文网
2024-06-07 06:52:35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题:嫦娥六号完成太空接力 “地月巴士”将护送月球样品回家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马帅莎 郑莹莹

  嫦娥六号轨道器承担着地月往返运输的重要使命,在相距38万公里的地月之间完成月球样品的“空中接力”,是名副其实的“地月巴士”。

  轨道器大展“分身术”

  嫦娥六号探测器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重的深空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这四部分各司其职,轨道器承担地月往返运输任务,着陆器用于落月、采样封装、科学探测等,上升器将携带样品从月面起飞,返回器负责将月球“土特产”带回地球。

  发射升空后,嫦娥六号轨道器的首要任务就是运输,它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承载能力,承载各器进入月球轨道,护送月背采样;还要在月球轨道进行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稳妥地完成月球样品的“接收”“装箱”,并安全“投递”回地球。

  飞行阶段多、器间状态多,轨道器必须携带足够的推进剂以及大量载荷,才能确保此次行程安全无虞;但受到探测器整器重量的约束,轨道器不得不解决高承载与轻量化之间的矛盾。

  除了创新大承载复杂构型轻量化结构等关键技术外,嫦娥六号轨道器采用多次分离复杂构型,通过在太空中完成“分离—组合—再分离—再组合”的变形过程,灵活机动、“身轻如燕”地实现了地月往返运输任务。

  轨道器参与地月往返运输、器间分离、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等关键任务。在各器多次对接分离的过程中,连接稳固、分离可靠的连接解锁与分离关键技术,成就了嫦娥六号的从容飞天之旅。

  精准完成“太空接力”

  将上升器中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转移到轨道器中的返回舱内,是嫦娥六号此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的关键环节。

  完成月背采样后,嫦娥六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在进入环月轨道后与绕月飞行的轨道器相遇。上升器和轨道器在月轨上的“浪漫牵手”,如果采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弱撞击式对接,那么仅有轨道器1/5重量的上升器就会面临被撞飞的风险。因此,嫦娥六号轨道器采用捕获式对接的方式,通过抱爪式对接机构,配合采用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确保月球样品容器可靠转移。

  所谓的抱爪式对接, 形象地说就像手握棍子的动作。嫦娥六号轨道器上配置了3套K形抱爪,只要对准上升器连接面上的3根连杆,通过将抱爪收紧,就可以实现两器的紧密连接,完成“太空牵手”。

  捕获、收拢、转移,看似简单的过程,但要在月球轨道上高速运行的飞行器上实现,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所幸,嫦娥六号不辱使命,在38万公里之外动作一气呵成,为完成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又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李德亮告诉记者,当地文旅部门每年都要对齐长城沿线村落,开展喇叭、横幅标语等形式宣传,严禁发生损坏齐长城遗址的行为。“过去很多人不了解齐长城遗址的历史和价值,经常有人到上面放牛放羊,现在大家都非常自觉,耕种、放牧都主动避开这块地方。”

  地震发生瞬间,四川甘孜湾东水电站的职工甘宇和同事罗永,没有第一时间逃生,而是紧急开闸泄洪保住了村庄;D2809次列车突遇泥石流发生脱线事故,司机杨勇在5秒钟内撂下生命中最后一把闸,他挽救了车上旅客的生命,却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了2022年。

  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发表新年贺词,也是担任国家主席以来发表的第十份新年贺词。

车水马龙的街道

  这一年,奋进拼搏的中国人誉满世界。特别是面对传播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坚忍不拔、守望相助,再次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从第九版防控方案到“二十条”,从“新十条”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实施“乙类乙管”,我们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迎来了曙光。

  点交、押运、登记、入库、开箱、提取、上展……昼夜奋战,100多名职工排班定岗;细之又细,确保质量安全万无一失。“大家都铆着一股劲。”回忆起那段日子,李丽梅用“忘我”来形容。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如期正式开馆。

黎长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