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从“单轨穿楼”到“星际穿越” 重庆基建为何屡屡“出圈”?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04 02:09:58

  中新网重庆1月12日电(张旭)近日,在多个社交平台上,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被摄影师们拍出了极具“科幻感”的画面,被民众称为重庆版“星际穿越”。

  作为一座大跨度路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白居寺长江大桥是“桥都”重庆的知名桥梁。据悉,这并不是重庆基建第一次“出圈”,早年,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在李子坝站穿楼而过时,因网友拍下了“列车穿楼”画面,最后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赏。如今,此处已设观景平台,专供民众拍照打卡。

  又如,洪崖洞以其立体造型和灯光,又被网友称为“千与千 寻”现实版;大雾笼罩蔡家嘉陵江大桥,轨道列车经过该桥时犹如在“云海”中穿行,也被网友称为“云海列车”。从“单轨穿楼”到“云海列车”,从洪崖洞到白居寺长江大桥,重庆基建为何屡屡“出圈”?

  在重庆社会科学院文史所研究员刘容看来,这与重庆大江大河、层峦叠嶂、山水相拥的独特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刘容说,多年来,建设者们将大山大水的屏障,改造为水、陆、空相联互促的立体畅通网络通道,构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独特的山水园林城市基本格局。

  “重庆持续深入探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陈富永也提到,推动智能制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将现代新智造技术和天然的重庆地理环境,恰当的文化元素、历史元素、人文元素充分结合,推动了重庆基建“出圈”。

  重庆基建“出圈”之后,又该如何实现与文旅等要素融合?

  “需要抢抓时机,综合施策。”刘容说,首先,需要扎实挖掘“出圈”基建的文化内涵,并与游客的需求相结合,提升深度吸引力。

  例如,洪崖洞不仅是重庆重要的地方特色商品体验流通场所,也能充分体现重庆山地城市特色建筑——吊脚楼文化特色。“如何吸引游客留下来、住下来,充分体验山水城市立体景观,与平原城市的重大差异,需要综合部署。”刘容表示。

  “这些‘出圈’基建不仅是一项建筑、一处网红打卡地,更是‘会说话’的人文景观。”陈富永建议,要围绕“出圈”基建,做好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

  刘容也提到,未来,还需结合“出圈”基建周边的重要文化景点及重要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先期整合推广,实现有纵深、有前奏和铺垫,最终通过文化线路整合,实现区域整体全面“出圈”。(完)

  <strong>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strong>

  北京空气质量再实现突破!1月4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2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新闻发布会。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 年均浓度继续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10年来最低水平,持续保持历史同期最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

  本报北京1月3日电 (记者杨彦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前段时间,杨靖再次带队出征。大漠戈壁上风沙漫天,一场实兵对抗演习激战正酣。该营主动请缨,担负此次演习中的火力打击任务。

  2019年年底,他们有了开着房车旅行的想法。丁锋承认,离开熟悉的环境很难,“不知道最终能收获什么”。纠结一番,他还是决定冒险,“不想浪费人生了,害怕年纪越大越难改变自己”。

  南仁东、林俊德、张超、王继才、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张富清、黄文秀、杜富国……这些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及的名字,如同一束束光芒,在共和国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钱重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