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安排住宿,其实是个大趋势

来源: 学习网
2024-05-31 10:05:02

  大学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也需保障其公益性。

  随着硕士研究生扩招,部分高校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12月10日,中国新闻网一则“多所高校明确不予安排住宿,是否合理”的报道,再次引发了相关讨论。

  据报道,近年来,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住宿。例如,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学则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

  从现代大学建设角度看,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但这同时也需要社会有相应的配套服务,保障社会化后勤服务方式的公益性。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推进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主要举措就包括由校外企业、机构为学生提供学生公寓服务,学生住校外公寓,或者自己到校外租房,让学校专注教育教学。但这一改革随后遭遇阻力,被质疑影响对学生的寄宿制教育,并加重其经济负担。

  因此,过去20年来,我国高校主要还是采取由学校为学生提供集体宿舍的住宿服务方式,只有少数高校引入社会力量,给学生提供了自选校外学生公寓的服务方式。

  但如今,由学校提供集体宿舍的服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如大学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行弹性学制,用5年或者6年时间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宿舍怎么解决?

  而随着我国高校加强研究生培 养质量把关,更多研究生延期毕业,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另外,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如果必须解决按规定学制毕业的学生住宿,扩招就会受阻,让专业硕士到校外租房,也是高校应对研究生扩招的现实选择。

  由于到校外租房,费用高于学校提供的集体宿舍,不少专业硕士质疑学校这种做法增加他们的负担,且是对专业硕士的歧视:同样是硕士,为何学术硕士就可以住校内集体宿舍?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要求专业硕士自行租房,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校外租房提供相应的便利。

  为此,学校应与所在地政府、街道、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住宿资源,地方政府要把学生校外租房纳入人才廉租房政策给予适当优惠、进行补贴。

  学校也要整合校内外住宿资源,面向所有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申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住校内宿舍还是校外宿舍。而在实行自由申请制基础上,还应给贫困生优先申请校内住宿的权利。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也只有少数大学会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部分申请校内住宿的服务,很多大学的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都在校外租房,这可以让大学更好地聚焦教育与学术研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有助于市场稳定。

  关于乌克兰危机。中国的立场十分明确,也一以贯之,那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这些是中方在处理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基本遵循,核心思想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停火止战和劝和促谈的努力,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不会做拉偏架、火上浇油的事情,更不会趁机谋利。任何国家都不能强迫中方选边站队,更不得歪曲抹黑中方立场,对中国企业和个人的非法单边制裁也要停止。如果真要中方选边,中方选择和平、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一边。一些国家要求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到底是谁在向冲突方提供武器,全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敦促有关国家停止拱火浇油,停止抹黑诬蔑中国。

  2016年,时任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冷刚对《华西都市报》说,“四川不是缺水,而是缺少大中型的水利灌溉设施。用我们行业内部的说法,这叫工程性缺水。从降雨来看,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其他九个月的降雨量相对较少。可这些雨水降下来以后,有75%是以洪水的形式流走了,水资源没有留下来。”冷刚比喻说,“直白一点,就是雨水降下来以后,没有‘坛坛罐罐’去装,干旱的地方就无水可用。”

  或许印度自己也没有料到,原本走低价路线抢占中低端市场的本土品牌,因缺少在供应和制造环节的积累,在“印度制造”政策号召下,因国际品牌的强势竞争力,反而走向衰落。2021第二季度,小米、vivo、 Realme、OPPO、OnePlus、传音等中国品牌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78.5%,而印度四大本土品牌“MILK”合计占比不足1%,基本宣告退出智能手机市场。

  在那场与卡塔尔的比赛中,37岁的郑智在卡塔尔的主场长途奔袭,在第81分钟被红牌罚下,他拼尽了全力,却没能率队完成更进一步。

  一直以来,民营企业都是中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

张智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