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展出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成果 非遗传承彰显新貌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0 11:48:29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 (张斌)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期间,“生生不息大运河——浙江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

  此次展览围绕中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和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全面展示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呈现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展览以“大运河文化生态场景”为基调,通过图文、实物、互动体验展示具有大运河文化精髓和代表性的非遗品牌作品、非遗设计转化商品,以及非遗旅游融合、非遗教育研学等案例成果和经验分享。

  展出期间,来自大运河畔的半山泥猫习俗杭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连珠展示泥猫制作。

  该习俗距今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相传,把半山泥猫放在蚕房护蚕,吓唬喜欢吃蚕的老鼠以免遭鼠灾,是江浙等地蚕农的一大习惯。新时代,半山泥猫成为装饰品重获新生,因其憨态可掬的形态被不少消费者喜爱。

  “大运河文化的赓续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更源于沿岸人民世代相守的文化传统、生存智慧与艺术创造。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大运河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参与策展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作人员王心怡说。

  据统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浙江全省各类非遗宣传传播活动将达到283场,主要集中在6月 7日至14日,最迟持续至7月7日。(完)

  记者:从2022年12月上旬开始,陆续出台了二十条、新十条,到现在的“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坦率地说很多人觉得出乎意料,没有想到在这么短时间内能做出这么迅速的策略上调整,当时主要依据是什么?

  米锋指出,要推进医疗资源升级扩容,保障好设备设施和药品配备,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和情况,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畅通群众看病就医和转诊通道,保障重症风险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和转运收治。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作用,严格按照第十版诊疗方案,科学、规范开展诊疗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

  当地时间8日,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支持者闯入国会大厦、总统府和最高法院。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大量示威者打破门窗闯入国会大厦,破坏国会议员的办公室。还有人爬上建筑物,拉起横幅。

  此外,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协同各区加快审核进度,1月13日前后发放职业见习学员生活费补贴、职业见习带教费补贴、职业见习一次性带教费补贴、创业见习学员生活费补贴、创业见习带教费补贴、创业见习一次性带教费补贴、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在校生培训费补贴等各类就业培训补贴。

  <strong>经营目标出现调整</strong>

  ■李角和 杨仁帮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冬明

王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