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十年 触碰未来

来源: 中华网
2024-06-03 11:55:58

  联播连连看丨乌镇十年 触碰未来

  每年的这个时候,世界互联网如约进入“乌镇时间”。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明天(11月8日)开启,每一次的启幕都是对未来的触碰。反之,当我们从现在回看过去十年,人类的无限能量和互联网的无限魅力,便一览无余。

  互联网之光 新生活之始

  那么BAT当时展示了什么呢?百度,展示了一款尚未面世的概念性产品——魔镜,据说当时还有一位神秘人想要买上1000台。这款镜子,乍一看和普通镜子没什么区别,但是连通信号后,不仅可以浏览各种新闻和视频,还能分析照镜子人的身体状况,比如血压、血糖、体重、睡眠等,同时提出健康建议,通过魔镜还可以远程了解相关数据。这不就是现在网购三天到家的智能健身镜吗?阿里巴巴首推了峰会前一个月才成立的蚂蚁金服,推出跨境支付等业务板块;腾讯主打“连接”主题,展示手环、血压仪等智能穿戴设备。这些展品,如今已经毫无意外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张尚清也还记得,前几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的刷脸支付、智能汽车等展示,现在已经稀松平常。那么,当我们步入即将在今天上午9点开幕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或许也可以说,我们穿越到了未来。这个未来,是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360智脑等大模型构建的未来,这个未来是AI无处不在的未来,这个未来更是我们用互联网技术亲手创造的未来。

  水乡乌镇 才通新渠

  2016年,腾讯把全国唯一一个镇级孵化器设在了乌镇。杨守闯也在那个时候辞掉了物理老师的工作,成为这个孵化器的负责人,做起一场超现实的物理实验。他指着电脑上一栋古朴的转角楼告诉笔者,这就是孵化器搬家前的样子,他总能记起一幅画面,落雪的窗檐里透出一束束微光,这是在2014到2017年,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那些年。“当时在创客圈有一句话,只要你有一个idea(主意),你会讲故事,就可以拿到大量的融资。”杨守闯回忆道,正在创 客们蜂拥而至一头扎进互联网大潮的时候,资本的“寒冬”来了。这个寒冬在杨守闯看来,其实是投资越来越理性了。

  此时开始,更多互联网创业团队关注到产业的价值实现,想成为一个实力派大拿的乌镇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在当地工作了12年的乌镇大数据高新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晏纲印象十分深刻,2017年,乌镇和龙翔街道合并,新乌镇面积大了三分之二。镇上还拿出位置最好,离市区最近的地块,专门承接数字经济项目。“那段时间我们经济、招商团队一块块土地去评估,去腾笼换鸟,从最初的希望招引更多互联网企业,转变到找寻更优质的产业链适配项目。”晏纲说,乌镇的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乌镇使命 共期共盼

  感受到乌镇一直以来对数字经济的超前眼光,2020年,被称为“哈佛三剑客”的裴颢和两位校友,带着在校园里创办的墨卓生物来到乌镇,专注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研究。落户仅仅一年,首款产品就研发成功,单次运行仅6分钟,单张芯片可捕获高达十万细胞,一举打破国外垄断。这款新产品也在那一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亮相,受到全行业的关注。

  从哈佛到乌镇,裴颢看中的是小镇从2014年被赋予使命后,凝炼出的创业者精神。他还在这里遇见了很多人。如今,墨卓在上海有30人,美国波士顿2人,新加坡1人,乌镇70多人。而更让他们兴奋的是,公司楼下的“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投用,峰值算力可以排进全球前十。有了强大的算力保障,墨卓有了开发单细胞领域大模型技术的设想。而大模型正是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最大热点,裴颢的团队也正在准备着寻找互联网大厂合作。

  上周四,笔者在乌镇采访时遇到了一场全球智能辅助驾驶行业峰会,这是该活动首次走出欧洲在中国举办。欧洲自动驾驶发展与评估小组主席安德烈·泽克这样评价乌镇,“这里既有美丽的古镇,也有汽车智能网联的环境,我想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就已经成为了乌镇的粉丝。”

  得知消息后,申军良愣了几秒钟,语无伦次地说:“走在路上15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但我也很担心,那些还没找到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三级水火箭与一、二级相比,在瓶子的连接方式、开伞方式、尾翼部分和分离装置都有升级。一级水火箭无法在空中完成分离,二级水火箭能完成一次分离,而三级水火箭能分离两次。重量更小、速度更强,飞行高度也能达到180米,制作也更为复杂。

  美国并没有答应派遣美军到乌克兰支持泽连斯基抗击俄军;甚至连稍微先进一些的飞机、坦克都不愿意拨付给乌克兰。与此同时却又要求北约的欧洲国家向乌克兰输送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通话持续了1个小时。乌克兰总统办公室评价中乌元首通话“长时间且有意义”;乌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相信与中国领导人的通话以及乌克兰驻华大使的任命“将为我们双边关系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5%以上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需要区分所属的科学类别。记者查阅2019~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于受理情况》年度报告后发现,四年间,申请项目中,选择第二、第三类项目占比不断上升,一、四类项目占比有所下降。2022年,全部提交的294300多项项目申请中,选择第三类“需求牵引”的项目最多,占申请总量的45.14%,第二类“聚焦前沿”项目比例是44.57%。与之相对,第一类“鼓励探索”项目仅有5.05%的人申请,但回到2019年,这一数字还是17.98%。

  “那是不可能的”,申军良说。早在之前,人贩子的家属就曾提出20万元赔偿换取谅解书,但他坚决不同意,“人贩子把我们一家人的人生都破坏了,除了我,他们又破坏了多少个家庭?”

蔡家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