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携手在沪成立基地 致力提升翻译质量和国际传播能力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17 02:38:27

  中新网上海6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5日获悉,“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上海市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基地”(下称:基地)在上海正式成立,将致力提升翻译质量和国际传播能力。

  基地的发 展将分为三个阶段:翻译研究与实践、专业领域合作、高端人才培养。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指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需要依托国际法律法规,而建立在华东政法大学的基地符合培养熟悉国际法法律翻译专业人才的目标。他呼吁全国高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从专业角度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播和加强各行业的交流互鉴,近年来人工智能对外语专业学科的冲击巨大,各单位需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翻译学科的未来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基地的建立,是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的尝试,更是各方共同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一步。他希望共同研发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与实践项目,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翻译与国际传播相关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完)

  一朵雪花飞舞,穿过两个冬天。4日晚,“纪念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首钢园举行。当主题曲《雪花》又一次唱响,当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大雪花再次出现,唤起人们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美好记忆。

  面灯包含了宿州人的民俗年味,也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小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限,那时候的面灯又黑又硬,吃在嘴里,就像在吃土块儿。”小妹妹周艳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把鸡蛋打在面粉里和面,蒸出来的面灯比较松软。”

  2月4日,福建各地农户、种植企业陆续接到了今年开春以来的第一批春耕物资。来自铁路系统的货运计划显示,2月份,江西、福建两省日均运输春耕物资将达到1.21万吨。铁路部门施行“点对点”精准对接,搭建种子、化肥、农药等春耕物资运输“绿色通道”。

  没有张灯结彩的新春氛围,也没有万家灯火的团圆,但刘洪波认为,这是他三十多年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元宵节。离家万里的他有着别样体会:“手中的小小银针传递着中国和巴新的友谊,患者脸上的微笑就是最好的元宵节礼物,比汤圆更甜。”

  据刘昆璟介绍,该模式全称为网购保税备货模式,经海关备案的跨境电商平台可根据市场预测,预先从国外集中采购商品并存放在跨境电子商务保税监管中心,随后根据消费者订单“化整为零”配送给客户。

  锻造“主心骨”,推动乡村善治。山东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着力激活基层党组织的“头雁”作用。

黄洁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