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专家齐聚抚远 共促两国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1 04:59:26

  中新网佳木斯6月9日电 (记者 姜辉)9日,第一届中俄渔业产业合作对接会在“中国淡水鱼都”黑龙江省抚远市举行。会上,来自中国、俄罗斯两国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约100人探讨和分享鱼类生物多样性保育、增殖放流、渔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促进中俄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地带,鱼类资源异常丰富,全市绿色无污染宜渔水域资源超40万亩,成为鲟鳇鱼、大马哈鱼等珍稀冷水鱼繁衍生息的天堂,被誉为“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淡水鱼都”。2024年,抚远市渔业产值预计将达到7.1亿元人民币。

  会上,佳木斯市委常委、抚远市委书记、黑龙江省政府黑瞎子岛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何大海致辞表示,长期以来,抚远市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在商贸往来、人文交流、渔业执法和资源涵养保护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合作。希望通过本次对接会,加强中俄地区间合作交流,推动渔产业科研成果转化,树立抚远冷水鱼品牌,吸引知名企业到抚远投资兴业。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市长克拉夫丘克·谢尔盖·阿纳多里耶维奇致辞表示,目前,哈巴罗夫斯克市的渔业企业生产超过200种自有产品,包括熏制和轻盐鲑鱼、保鲜食品和各种鱼类的半成品等。这些渔业企业准备向中方提供渔业产品,中方可以在哈巴罗夫斯克市自有销售网点购买,也可以直接在工厂购买后通过水运运往抚远市。

  会上还举行了《抚远市与哈巴罗夫斯克市2024年合 作意向书》签约仪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养殖领域首席科学家杨弘、俄罗斯渔业联盟主席布尔科娃·奥尔加·尼古拉耶夫娜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中国淡水鱼产业现状及产业技术研发进展、俄罗斯境内鱼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等内容进行主旨发言。(完)

  “原始社会利用火带来熟食和光明后,引发了人们对于火的崇拜,后来古人又开始崇拜天上的星星。所以说最古老的元宵节就是对火、星星这样发亮物的原始崇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勤建介绍,很早楚地民间就有了祭祀“太一天神”的习俗,具体表现为从正月十五日傍晚开始点灯到天明。

  不论从个体的微观分析,还是整体意义判断,我国红色水利遗产都具有巨大价值,值得高度关注。作为独特的遗产类型,红色水利遗产保护工作既面临共性问题,也有鲜明特殊的个性问题,亟待深入研究,统筹推进。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盐城2月5日电 题:江苏“建湖杂技”文化惠民“不打烊” 年均惠民演出300余场

  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让居民在和谐、喜庆的氛围中欢度元宵佳节,2月2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合作化南路社区关工委、工会举办“邻里一家亲 元宵喜乐会”主题活动。活动中,社区“五老”青年志愿者通过做花灯、猜灯谜给孩子们讲解了元宵节的由来、习俗等传统文化知识。

  本次大规模招聘会,共有来自川渝两地的337家企业,线上线下带来了超过1.8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不乏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涉及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酒店餐饮、专业服务等20多个领域。

  “每当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看到关于奉节的内容,我就心情激荡。”奉节中学教师刘苇说,作为奉节人,他已连续多年关注《中国诗词大会》,“今年是奉节第六年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这六年来,爱好诗词的奉节人更多了,来奉节的游客也更多了,奉节将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好。”(完)

张珊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