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回升 政策效能料持续释放

来源: 光明网
2024-06-19 07:20:43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王恩博)服务业、消费和进出口有所回升,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就 业、物价形势稳定……最新公布的5月中国经济成绩单,延续恢复向好轨迹。

  官方指出,宏观政策效应释放、“五一”假期等,是带动当月主要指标有所回升的主要因素。这在消费领域表现得颇为明显。

  受“五一”假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6·18”提前开卖等因素影响,5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有13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回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五一”假期出行人数创历史新高,反映出中国居民消费意愿仍在。从消费能力看,5月以来就业市场平稳,为消费回暖提供基础。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经济增速,也有利于稳定消费能力。

  此外,随着各方面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新动能亦在不断成长。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制造业,是突出表现之一。5月份,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今年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智能制造方面,5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0%,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9.7%。

  这种回升向好势头,让不少国际机构、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前景投出“信任票”。如世界银行近期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至4.8%,比上期预测值高出0.3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5%,理由之一就是官方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时间行至年中,下一步政策走向和落地情况,关乎中国经济能否兑现上述增长预期,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分析认为,随着外部环境渐趋复杂严峻,提振国内有效需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仍是政策着力点。

  中国近期出台的举措正聚焦于此。财政政策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发行,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货币政策方面,通过下调首付比例、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以及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推出3000亿元人民币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方式等,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此外,各地方、各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正紧锣密鼓展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指出,一些政策的出台实施时间还比较短,随着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落细,其效能还将进一步释放,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23年1月3日嫦娥四号落月四周年之际,嫦娥四号任务仍是人类唯一成功实施的一项月背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背行驶达到1455米,工况正常,继续代表人类航天器探索月背奥秘。预计2025年前后,嫦娥六号任务将实施并为人类取回月球背面的第一批月壤。

  拜登还表示,“我们今天宣布的行动会让事情变得更好,但不会完全解决边境问题。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2022年碧桂园已累计交付近70万套房,其中前三季度交付约占全国同期交付量20%。作为示范性民营房企,我们的稳健、诚信和努力得到了监管层、金融机构的首肯,迄今融资渠道保持畅通,并已获得逾3000亿元意向性综合授信支持。”莫斌说。

  其三,全球金融风险增大。一是股市风险。以美国为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均震荡下行。欧洲、日本和其他主要股票市场也表现为下跌行情。二是汇率风险。在美联储加息之下,其他国家货币相对美元呈贬值态势。不少国家汇率大幅波动,诱发资本外逃。三是债务风险。美联储及其他主要经济体加息,导致各国债务成本以及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弱,其金融经济体系将会受到更大冲击。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此,2014年3月15日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但实际上,商家常常以“已拆封”“清仓”“尾货”“特殊商品”等为由拒绝执行。由于各方对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执行标准存在不同理解,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常常产生争议,成为消费投诉热点。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高甲戏传承人陈娟娟

许丽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