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冲击电影业?业内人士表示不用焦虑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5-25 08:04:00

  中新网深圳5月24日电 (记者 蔡敏婕)近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和技术热点。以Sora为代表的视频生成技术把智能化生产范围从文字扩大到了视频,根据一段文本指令,人工智能就创建出对应的场景、角色,甚至可以将视频中的内容向过去或未来推演。那么,这将对影视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24日在广东深圳举行。与会代表认为,应该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AI创作等新技术、新创意,为电影创作提供广阔的舞台。

  去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红红火火的态势,电影票房恢复至2019年的85%,人次恢复到75%,行业恢复情况处于 世界领先水平。

  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表示要积极拥抱AI新机遇,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推动电影在内容创作、后期制作、虚拟拍摄、市场分析和优化自动化管理方面的作用,技术将再次让电影如虎添翼。

  毛羽认为,技术只是工具,电影人通过学习、提高审美力、想象力,以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新型电影生产工具塑造更科学、更合理的电影生产流程,促进电影体系的优化升级,不必为其不断加速迭代变化感到焦虑。

  当前,面对ChatGPT、Sora等AI大模型可能对电影业带来的冲击,业内人士普遍感到焦虑。陈思诚则认为,AI是基于人类以往拥有的经验、数据上的一些提升,技术只是服务电影业更好地叙事的一种手段,不要被技术性的东西过度影响。行业更应该去寻本溯源,探究真正意义上与这个时代能产生共振的内容。

  在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导演、一级演员吴京看来,高科技将会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要跟上这个时代,“也许能够在AI到来之前,把我们这些真人替代之前,能够再拍一两部能够留在时间里的电影。”

  近年来,随着算法、数据、算力这三个要素的共同推动和发展,大语言模型首先出现涌现能力,认知智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张伟表示, AI在电影行业中的应用广泛,如创意设计环节,利用AI工具可以辅助生产电影剧本的创作、概念设计、文图生成、项目策划等;在前期拍摄阶段也可以利用工具来生成智能拍摄、视效生成和虚实生成;在后期制作阶段,可以利用技术对演员增龄/减龄、换脸、降噪、配音等一系列的处理。还有基于AI智能,业内人士对常规的电影格式、档案影片修复都可以有深入的应用。

  张伟称,目前AI生成完整的电影级别的影片,可以说还尚有距离,但已有一些突破。从AI发展趋势来看,她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会颠覆和重塑电影流程,另一方面伴随着生成图像和音视频质量的提高,未来以假乱真的程度可能会越来越像、越来越逼真,在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方面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张伟表示,电影科技发展要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拍摄放映技术,提升电影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产业深度升级和转型;构建完善多元化、现代化、工业化的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以及版权保护的全产业链,支撑电影行业有序发展;深化电影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国家级电影实验室,推动民族工业进一步升级。(完)

  除了要全面深化REITs市场建设,2023年债券监管工作会议还强调,要全面深化债市功能发挥,突出服务稳增长和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谈及该剧中的人物塑造,扮演荣毅仁的冯绍峰在回顾创作过程时表示,剧中有两场戏令其印象格外深刻,“一是荣毅仁先生清晨骑车上街看到满城露宿的解放军战士们,他做了一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动作,就是下车去用手试探战士的鼻息。这个举动看似莽撞,实则很符合逻辑——以他的见识,躺在大街上的军人,不是未收拾的尸体,而是一支胜利之师,他们竟然没有闯进百姓家,而是极度自律地露宿街头。那一秒钟,所有感动和信心都聚拢而来,他大呼‘新的时代来了,我们不走了,哪里都不去了!’”

  “作为在香港与安徽有密切联系的人士和皖籍乡亲,听闻航线复航我们都非常雀跃,乡亲们说要尽快地去尝试和享受这条航线带来的便利。”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安徽省侨联副主席吴志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没想到家乡的夜经济如此旺盛。”27岁的王皓晨谈起家乡的变化,用了“出乎意料”这个词。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能源、交通等战略性产业强化科研攻关,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高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12—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9.4%提高到15.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企业数从2.46万家增长到4.14万家。我国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开发应用走在全球前列,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世界数字竞争力排名由2018年的第三十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十七位。国产C919大飞机市场化运营加速,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

陆欣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