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来源: 旅游网
2024-06-01 14:52:08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

  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鼓励下,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爱关注下,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更加昂扬向上、奋发图强,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

  队歌嘹亮、誓言铿锵、红领巾迎风飘扬。

  2023年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74周年。北京小学1400余名师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传承红色基因 树立理想信念”入队仪式,并参观党史主题展览。

  “我会永远记得戴上红领巾那一刻的感觉,牢记誓言,追求上进,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添光彩!”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入队仪式,让新入队的张采谊同学倍感自豪。

  一条红领巾,连接过往与当下;一堂思政课,激荡信心与力量。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广大少年儿童的理想之基、信念之塔,引导他们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教育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德育品牌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广泛开展“总书记教导记心中”等主题活动,每年推出30余期“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覆盖280余万个少先队中队……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讲台上,孩子们争做“小先生”,课堂教学样态悄然转变;场馆内,“小小讲解员”讲起红色故事,声情并茂;舞台上,同学们参演的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引来一片叫好;生活中,“小好汉”宣讲团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把新旅前辈的故事广泛传扬……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把传承“新安旅行团”光荣传统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将红色教育、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堂思政课,让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记忆犹新。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将馆藏珍贵文物《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带到学校,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同学和老师的互动过程中,红色文化的印记深深镌刻进学生们的心里。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人民空军!”“我长大了也要当飞行员,保卫祖国的蓝天。”空军后勤部蓝天幼儿园“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课上,孩子们用稚嫩而笃定的声音,表达着对祖国的爱。讲述国产战机故事、小提琴演奏《我爱祖国的蓝天》……课堂上丰富的活动形式让英雄史诗穿越时空、滋养心灵。

  增信而后笃行。爱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各地还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少年儿童思想认知中,助力他们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2023年9月,共青团中央、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全国少工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传统文化我来讲——全国红领巾讲解员交流展示活动”,来自全国中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围绕家乡传统文化、非遗传承进行讲解展示,一起走进三星堆博物馆聆听文物故事,进行模拟考古发掘,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同学们近距离了解国画、中医药等传统文化魅力,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加强思想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广大少年儿童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增长学识才干

  增强身体素质

  教室里,摆放着孩子们动手制作的航模、机器人、智慧农业试验模型;

  操场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娴熟地操作无人机飞行。

  这些以往多在城市小学里见到的场景,如今也出现在一所山区小学里。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大路里小学,校长王绍兵给学校“科研基地”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金种子科创中心。“中心的大门从来不关,永远向学生敞开。”王绍兵说。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2023年,教育部等1 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科学教育引航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陕西省西安市的小学生在植物园科普基地研学实践、在气象局里观测风云、在太空科技馆观看火箭发射模拟表演,在充满未知的科学世界探索遨游。

  全国少工委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宣传办公室支持下,发起“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活动,少先队员走进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地观看火箭发射,送航天员出征,近距离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学习传承航天精神。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越来越多的孩子坚定了心无旁骛求知问学的决心,编织着当科学家的美丽梦想,立志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材。

  “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无论是初中部还是小学部的孩子,每天一节60分钟的体育课,每天2小时运动时间、10小时睡眠时间,周末和节假日没有补过一天课。这样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坚持了10余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总校长、党委书记刘希娅说,在重庆谢家湾学校,除了体育课,还有70多个体育社团供孩子们选择,棒球、击剑、乒乓球……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事关亿万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对于“小眼镜”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守护孩子光明未来的行动,已在全国蓬勃开展。

  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积极开展摘掉“小眼镜”行动。在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学校与医院建立医校联合长效工作机制,构建“预防、筛查、追踪、干预”近视防控体系,全校学生的近视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唯分数”观念得以转变,孩子们得以逐渐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将更多时间精力用于开拓视野、强健体魄。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学生用眼负担,“一增一减”之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趋势。

  磨炼坚强意志

  播撒美的种子

  揉搓面团制作糕点、切菜翻炒烹饪菜肴……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幼儿园,孩子们做起饭来全神贯注,手法有模有样。

  “除了做美食,我们幼儿园小朋友学的本领还有很多,比如木工制作、喂养家禽、编织缝纫等等。”幼儿园园长赵锦霞说,“在劳动中,孩子们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单独设立的劳动课正式出现在我国中小学生的课表里。

  “今天,在学校农场,我学习了怎样堆肥:首先把蔬菜剪成小块,再加入微生物菌群,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桶里,一层一层地铺好。老师说,两周之后就能制作出有机肥料,可以用它给农场的蔬菜施肥。”上完“我与小苗一同成长”劳动课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学生王晨曦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才能磨炼意志、锻炼自己,感悟劳动之美。”星河实验小学副校长姚君丹说。

  截至目前,各地学校劳动课基本开足开齐。全国有81.6%的中小学校“一校一案”建立了劳动教育清单,14.7万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完成,指导学生常态化开展家务、校内、校外劳动教育活动。

  播种希望,收获果实。

  如今,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正融入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设计开发了陶艺、刺绣、剪纸、藤编等43门劳动教育课程、编写了4本校本教材。孩子们依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设计作品,在锻炼手工能力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开好劳动教育专门课程,将劳动教育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孩子们的劳动观念持续深化、劳动习惯逐渐养成、劳动能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美育交响曲也在持续奏响。

  走进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中心学校,课间广播里播放着《田野里的歌声》,每一个孩子都会唱;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手绘彩虹楼梯,给小鸟制作美丽的小房子……

  “美育为乡村教育打开了一扇窗。”雨母山镇中心学校校长郑珊说,“现在,学校有了标准的舞蹈教室、美术教室,还建起了小礼堂,美育资源越来越丰富。”

  美育具有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价值功能。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是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各地各校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目前义务教育阶段99.8%的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许多学校还积极拓宽美育课程领域、提高美育教学质量,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

  以美育人,不止于课堂。

  教育部搭建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平台,完善学校开展活动、省级开展交流、全国现场展演的三阶段推进模式,全国学校参与面达90%。此外在各地中小学建设了3369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传承项目包括京剧、书法、年画等。

  一支画笔,绘出多彩童年;一首歌曲,唱响美好未来……儿童节之际,一场场文艺展演在各地各校开展。孩子们阳光灿烂的笑脸,正是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

  广大少年儿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小树苗般茁壮成长,努力长成肩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参天大树。(本报记者 彭 波 丁雅诵 杨 昊)

  后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继续组织开展航天育种搭载实验,为助力国家“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社局局长赵永峰提到,上海正全面推进“技能中国行动”,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上海选手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获得3金2铜1优胜的优异成绩,取得2026年第48届世赛举办权,开展首批新型技师学院评审遴选。

  2023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提出,加快支柱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引进制造业高端项目,组织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

  李克强说,当前经济保持恢复态势,但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大,并且遇到新问题。要保持政策稳定性,继续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实施好原定延续执行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推进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结合实际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有序恢复。回应市场主体关切,帮助解决原材料供应、用工、信贷资金等困难,推动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各类企业产权,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发挥促进就业和消费、衔接生产要素、助力创新等作用。拓展“放管服”改革成果,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各地各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好年初经济工作、实现今年经济运行好的开局。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昌1月12日电 (记者 李韵涵)1月12日,2022赣港澳台青少年线上研学——“文化里的南昌”活动第四季“鄱湖之水显华章 候鸟王国韵家乡”正式开播。赣港澳台四地青少年“云端”相聚,共赏鄱湖之水,品候鸟之韵。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庞无忌)记者从12日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中国成功中标沙特最大地质填图项目,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实施。

郝爱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