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大涨之后,公用事业仍是美股“攻防兼备之选”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5-31 04:28:02

  来源:华尔街见闻

  公共事业股今年以来表现出色,相关板块ETF(Utilities Select Sector SPDR Fund,XLU)今年迄今涨幅超过10%。

  高盛日前发布研报称,虽然公共事业板块经历大涨,但估值仍然不高,可以说是“攻防兼备之选”。高盛表示,目前公共事业股的市盈率溢价只有6%,与等权重的标普500指数相比大致符合历史平均水平。

  而若将AI相关的电力需求上升计入长期增长预期,公共事业板块的市盈率与增长比率(PEG ratio)仅排在该板块历史水平的24%。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当美股定价在3.5%的美国实际GDP增长的情况下,公共事业股还提供了防御性敞口。高盛对该板块2026年的EPS预期高于市场共识,意味着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大涨后仍较为便宜

  高盛在研报中表示,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公用事业部门回报率为16%,仅次于2003年和2020年的涨势,使其成为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部门。相对于等权重的标普500指数,公用事业部门涨幅高出14个百分点。

  研报认为,公用事业部门的三个月回报率大部分可以归因于估值扩张,而不是近期收益预期的改善。三个月涨幅中的87%是由于该部门的市盈率从15倍增加到17倍。相比之下,未来12个月的收益对市值加权的标普500指数的回报贡献更大。

  虽然从长期历史来看,目前公用事业部门的估值相对较高,但若相对于1995年以来的等权重标普500指数,仅排在第63个百分点。公用事业部门的市盈率为17.2倍,自1995年以来排在第79个百分点。然而,前瞻市盈率仍低于2020年和2022年的峰值估值21倍,并且与10年平均水平一致。同时,美股市场也经历了估值扩张,但公用事业股相对于等权重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溢价只有6%,大致符合历史中位数(+2%),并远低于之前的峰值(30%+)。

  而若按PEG比率计算,公用事业部门的交易价格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公用事业部门的共识“长期”每股收益增长预期(通常代表未来3-5年的年化增长)已经提高到8%,较高的增长预期通常与较高的估值相关,当对长期每股收益增长的改善进行估值调整时,公用事业部门的PEG比率为2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倍。

  AI热潮的 电力需求将推动公共事业股上涨

  高盛研报认为,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跨时代电力需求支持了公共事业股长期增长前景的改善。

  在人工智能需求、非人工智能需求以及能源效率增长速度放缓的共同驱动下,高盛预计美国的电力需求将从2022年到2030年增长2.4%,而过去十年则为0%。这一电力需求的增加预计将导致公用事业公司增加资本支出,由于许多公司是受监管的实体,必须通过增加资本支出以捕捉增量收益。高盛预测,该公司覆盖的公共事业股在2024-2027年的资本支出将比2020-2023年增加约36%。

  目前,公用事业部门预期的收益增长仅略高于该部门的历史实际收益增长。过去三个月,市场共识将公用事业2026年每股收益(EPS)增长预期上调了1%。公用事业预期的2026年每股收益增长为8%,略高于长期平均实际每股收益增长的5%,按历史标准来看,这一增长预期并不显得极端。而高盛对公共事业股2026年每股收益的预期仍高于市场共识,表明共识预期可能会继续上调。

  不过高盛也指出,公用事业部门内部的回报分化很大,投资者主要关注那些可能受益于短期电力需求增长的股票。数据显示,公用事业部门内部的三个月回报分化急剧上升,达到了自科技股泡沫以来的最高水平。

  进可攻,退可守

  此外,高盛认为,从宏观角度来看,公用事业部门在投资组合中提供了防御性功能,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应表现优于大盘。

  根据研报,周期性股票与防御性股票的表现现在与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约3.5%相一致,这大致符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因为高盛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为3.2%,而亚特兰大联储的GDPNow预估为3.5%。

  然而,高盛经济学家预计,美国实际GDP增长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渐放缓至约2%。这种环境,甚至若出现更不利的负增长冲击,公用事业等防御性行业的股票将更加有吸引力。

  不过,高盛指出,利率上升对公共事业股构成风险。作为债券替代品的公用事业部门在债券收益率上升时通常表现不佳。公用事业超额回报与10年期美国国债名义收益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现在虽然变得不那么负相关,但仍然是负相关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目前反对加息,高盛利率策略师的基线预测并未预示更高的收益率。然而,若回到一个债券收益率上升的环境中,可能会压制公用事业部门的表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王许宁

  但相较于2021年前三季度,陆金所控股在2022年前三季度出现了营收、净利润以及新增贷款总额的齐齐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陆金所控股新增贷款总额为4176亿元,上年同期为4968亿元;总收入为458亿元,相较上年同期460亿元小幅下降;净利润也由上年同期的138亿元降至96亿元,降幅超过30%。

  常州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strong>今年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strong>。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常州经济总量和规模即将完成历史性的一跃,站上新的更高台阶和起点。2023年GDP预期增长目标为5.5%。

  17岁离开家乡,当过兵、做过医生,10多年前退休后长期住在离村子20多公里的新洲城区的李晓明决定,过完元宵节,跟老伴儿一起带着两岁半的孙子来村里定居。“环境变美了,住得舒服,休闲娱乐有地方去。”李晓明说。

  北京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进一步提到,中概股企业回归,一方面是应对复杂多变的海外监管政策,一方面也是看中中国市场,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像陆金所控股这类体量较大的企业回归,也会产生更强的导向性效应,吸引更多同类型的金融科技机构、更多中概股做出同样的选择。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以来,已有多家中概股企业释放回港信号。在金融科技领域,360数科此前已通过二次上市路径完成了在港上市。

  解码《狂飙》

李淑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