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国民众品味端午“文化味儿”

来源: 雷科技
2024-06-08 02:52:42

  端午龙舟划海外

  6月1日在广西举办的2024年中国-东盟国际龙舟公开赛,共有来自境内外的28支队伍参与角逐,其中包括来自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4支东盟国家队伍。在中国,赛龙舟是端午节民俗活动中的重头戏。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举办龙舟竞赛。

  在英国,赛龙舟是当地民众欢度端午节的重要方式。6月8日,第十届全英中华端午龙舟会将在英国大曼彻斯特地区索尔福德市水上运动中心举行。全英中华端午龙舟会是欧洲最大龙舟赛会活动,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华裔和当地民众参与,推动了多元文化和包容社会发展,为促进中英两国人文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美国,赛龙舟同样备受欢迎。6月9日,第45届波士顿龙舟节将在美国波士顿市查尔斯河开幕。作为北美历史最悠久的端午节系列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将齐聚查尔斯河,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龙舟节组委会成员伍振中表示,今年的活动吸引了约70支龙舟队参赛,5万余人参与。龙舟节组委会将在河畔为宾客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和美食,推广亚洲文化与多元融合。

  正在美国纽约大学攻读硕士的程静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除了这些知名的赛龙舟活动,当地很多城市和社区也会举办小型的端午节活动,“纽约州华人比较多,华人圈早早就有端午节活动的预告和报名了。除了那些知名的龙舟比赛,我们这边还有端午节亲子旱龙舟活动,汉服展示等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粽香万里寄相思

  对于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在海外华人心中承载着浓浓的乡愁和思念。粽香万里寄相思,一个小小的粽子让海外华人与故乡的联系更加紧密。

  “无论在哪里,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我家的保留节目。”在美国新泽西州居住的宋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每年端午节新泽西州的华人超市都会卖棕子,和国内的味道完全一样,价格也不贵。在国内端午节一定会吃粽子,到这边几年了,我们保留了这个传统,每年都会买一些回家与家人一起吃。”

  “以前在国内也没觉得粽子有多好吃,这几天看到粽子的图片,却开始馋了。”程静说:“从5月末开始,纽约的很多华人超市和中餐厅就开始分发端午节粽子传单,蛋黄肉粽、蜜枣粽、紫薯粽,甜的咸的都有,看到图片就感觉非常想吃,这个周末就要去吃一顿。”

  因为工作原因,郑启超今年第一次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过端午节,“突尼斯华人比较少,端午节没有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主要是中国人带动身边的突尼斯人一起庆祝。”郑启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今年的计划是给当地同事办个粽子体验活动,“这里不好买国内的蜜枣,我们想把糯米和蜜枣换成当地的小米和椰枣,让当地朋友和同事也尝一尝融合了中突两国特色的粽子”。

  端午民俗促融合

  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动态文化记忆。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记得当时‘申遗’成功时,我在上中学,我们班还做过端午节的特色黑板报。”郑启超说,没想到时隔多年在突尼斯,发现很多当地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我和当地人聊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他们可能不太了解,但一说到赛龙舟和粽子,他们马上能反应过来,大多有耳闻。有些学过中文的当地人甚至还能来一句‘端午安康’。”

  端午节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在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点雄黄等中国传统文化沉浸式的体验中,端午民俗在海外“圈粉”无数。通过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端午节不仅让各国民众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据英国媒体《Time Out》报道,为庆祝端午节,丹麦的LY面包房今年打破传统,对传统粽子进行了创意改造,推出一款当地特色的“丹麦粽子”,给端午节增添一份乐趣和创意。“丹麦粽子”是一款粽子造型的面包,最外层的深绿色面包外皮看起来像粽叶,甚至还有“绳子”造型捆在外面,打开之后,里面是芋头泥、咸蛋黄和肉松馅。

  今年,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协会甲州分会也将举办融合当地娘惹文化与中国端午传统民俗的“裹粽子”比赛。参与者通过一起制作、品尝融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娘惹粽来增进交流。甲州分会主席钟玉蓝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分享节庆的文化,让马来西亚华人认识端午节,继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本报北京6 月6日电

  恢复“味觉”的人

  但是,慢慢地,她发现孩子只会做题,不知道基本步骤。“比如语文课的生字,孩子会写,但是笔顺不对。数学题孩子会做,但是讲不出来。我觉得这是知识过于碎片化的原因,老师批改完作业会告诉家长,让家长指导修改,家长放下手头的工作,把正在玩的孩子叫到身边改作业,孩子改完了,家长再拍照上传,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两到三次。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只能记住答案。”

  制图:潘一景

  <strong>大中小学校园里的历史文化遗存,传承着积淀数千、上百年的校园文化,也让校园这本“可读之书”变得耐读、值得精读。那么,在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办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最大化挖掘出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的教育价值,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大的光彩?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些校园。</strong>

  宁可粉身碎骨,也要把安全留给群众。这是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防爆安检大队大队长贺丽远的坚守,怀揣着这份初心和使命,他每天坚持将爆炸装置拆解步骤在脑海里过100遍,每年就是36000多遍。从警24年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拆除全国首例水银爆炸装置,零差错、零失误、零伤亡处置涉爆任务700余次。

  “她制作的唐菓子味道好,让人舍不得下口。她家院子就像‘家庭公园’,花草满园、鱼鸟相伴。”好友李沛立说,周小茵身上那种对传统美食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令人佩服。

王俞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