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夯实人才根基,助力创新发展

来源: 杭州网
2024-06-06 06:00:26

  【光明 时评】

  作者:田芳、赵光辉(均系贵州发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库研究员、贵州财经大学贵州人才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海南省发布“授权松绑”清单,扩大用人单位和人才自主权;沈阳市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对高精尖和重点产业人才实施精准资助;青岛市聚焦海洋、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三大领域,分别制定实施人才聚集行动计划,每个领域精准引育5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近来,各地纷纷出台人才引育留用新政,专注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我们目前最紧缺的人才是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人才,加紧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今年以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培育更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提供政策牵引和保障。高校是国家高层次战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大力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具备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科技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重要任务之一。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了多个智能化、跨学科的专业,如在北京科技大学开设的材料智能技术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开设的智能海洋装备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的智能视觉工程专业,顺应新时代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而做出的专业调整,为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根基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统产业的更新转化同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就不仅需要高精尖的科研型人才,还需要大国工匠甚至普通劳动者掌握创新技能、具备创新思维,不断强化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专业技能教育和职后教育也责无旁贷。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技能提升工程,推动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开设“订单班”等,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新型生产工具的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大力发展职后教育,为在职员工持续提升自身技能创造有利条件和适宜环境。例如,福建莆田市鼓励企业组织在岗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按职工取得证书等级给予企业700元至3000元培训补贴,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广大劳动者争先向上的热情,让更多创新创造活力迸发。

  不断健全人才流通机制才能促进创新人才从点到面的持续推进。筑牢人才根基,不仅要注重育才,同样要主动引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促进合理流动。今年初,香港与广东签署《关于推进粤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协议》,其中专门提到建立人才合作协调机制,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地位,吸引国内外更多人才集聚,广东省则以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广纳贤才。不过相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引才之路显然难度有所上升。破局之法就是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优势产业,增强对对口关键人才的吸引力,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例如,近年来贵州利用其水电资源丰富、气候凉爽的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助力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今,“云上贵州”已成为该省吸引人才的“金名片”,一大批海外归国的大数据人才在此扎根。当今时代,人才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这也启示我们要不断建立健全更加开放的人才交流机制,搭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合作平台,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持续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适宜的环境。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需要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业支持、浓厚的创新氛围、广阔的发展空间,突出业绩和贡献导向,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日前,广东省人社厅印发的《广东省2024年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方案》明确,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可比照本企业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此外,多地推出保护知识产权、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政策,均指向营造良好人才环境和生态,助力形成更多创新成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筑牢人才根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必将更加澎湃。

  (五)倡导优先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小程序等方式购票,优先采用手机、扫码等手段支付。

  <strong>李永红:</strong>李全是中专学历,能言会道,把他自己包装成为一个专家学者。2003年左右傅政华认识他之后,两人打得火热,成了莫逆之交,关系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深。李全给傅政华讲自己是领导同志身边的高级智囊,但凡有点正常思维的人、正常逻辑的人,都不会上当受骗,但傅政华就信了。

  据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与美国总统拜登5日通电话,就向基辅运送重型军事装备达成一致。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德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价值22.5亿欧元的武器和军事装备。

  直面问题、直击要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浪费国家资源,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

  卢莉莉在厦门工作生活多年,疫情前经常乘坐“小三通”客运船舶往返金门和厦门之间。“以前二三十分钟就到了,我们可以乘坐早上8点的船前往厦门,乘坐当天晚上6点半的船回去金门。”她坦言,因小孩在金门生活需要回去照顾,“小三通”客运停航近三年来,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疫情防控期间,随身携带酒精消毒喷剂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返乡旅客乘坐高铁、动车、火车时,这些含酒精的消毒用品能通过安检携带上车吗?

陈思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