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十年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8 17:07:36

  陈明忠介绍,农村供水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几年,水利部持续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门把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路径和下一步举措明确提了出来。路径就是要推行“3+1”标准化建设管理模式。“3”就是在工程建设方面,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对小型供水工程进行规范化建设和改造;“1”就是突出工程管理,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县域统管。今年5月份,水利部专门在宁夏固原召开了现场会,部署各地开展这项工作。

  ——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明确提出依托现有的大水源和一些接入的大管网,在大型引调水工程沿线和大中型水库周边地区,尤其是城市的近郊区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做到能联网的尽联网、能扩网的尽扩网、能并网的尽量并网。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比如,上海已全部实现一体化,江苏也实现城乡一体化,曾经“苦甲天下”的宁夏固原, 这个缺水又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现在也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

  ——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对城市管网难以延伸覆盖到的地区,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大力发展集中供水规模化。“建大”就是建设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并中”就是鼓励集中供水工程联网、并网、联调联供;“减小”就是压减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人口集聚的乡镇,尽可能规划建设千吨万人的大供水工程,以此为中心辐射分散用水户,最大限度扩大规模化供水范围。实在没有办法的,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对确实纳入不到一体化的、偏远的、不能规模化的,水利部就因地制宜推进规范化建设,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水利部发布了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规范,这些小工程也有一套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模式,要求按照这个进行规范化改造。比如,浙江省提出对8828处农村供水单村水站实施改造提升行动,浙江山区较多,住得比较分散,他们对8828处单村水站进行规范化改造,推动实现农村供水保障“一村不落、一人不少”,初步实现了城乡同质饮水。

  在此间举行的浙江省两会上,多位民主党派代表委员从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

  医养结合,“养”是基础,“医”是核心。吕剑枫建议,强化政策扶持,畅通医养发展渠道,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改革,优化人员薪酬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医养对象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药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解决医疗机构“有签约、无激励”,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动力不足的问题。

  除了此番任命外,苏炳添还拥有世界田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教师等多重身份,致力推动体育发展。2022年9月,苏炳添向暨南大学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推动设立“暨南大学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支持培养具有爱国情怀、报国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竞技精神的高水平运动员。

  密集组织招聘活动是本次“春风行动”的重头戏,将在“重庆市公共就业服务网”开设线上招聘专区,每周定期举办“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直播招聘,并依托智能就业平台开展“一对一”岗位精准匹配推送;线下,则将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乡村、集市、厂区等地设立招聘服务站点,组织招聘推介活动,深入街道、社区(村)对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开展上门、电话、短信、微信等送岗活动。

  “双元制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技术性人才缺失和教育资源导向单一化之间的矛盾。”胡奚告诉记者,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增加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更早地与社会和未来职业发展接轨,企业也可以在其中培养符合实际技能需求的高技术性人才。

  同时,广西人大常委会在计划、预决算审查等监督中高度关注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情况,在专题调研报告、审议意见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陈宜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