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莆田千年民俗“爬龙船”庆端午

来源: 新京报
2024-06-07 13:04:06

  中新网莆田6月6日电 (叶秋云)枫亭港端午赛龙舟,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传承数百年的一项传统习俗。6日,一阵阵鼓声在枫亭镇枫慈溪上响起,10艘龙舟代表队在溪面上来回穿梭,竞渡迎“端午狂欢”。

  当天,2024年端午莆田“爬龙船”民俗赛事活动月启动仪式暨仙游县枫亭镇第五届端午文化节在枫亭镇举行,市民、游客齐聚岸边,吆喝声、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枫亭镇,作为仙游县唯一的沿海港口,枫亭港与泉州刺桐港一衣带水,历来是莆田、仙游、惠安等地的货物集散地。端午溪海竞渡习俗由来已久,悠悠诉说着枫亭这座千年古镇的溪海情缘。仙游县民俗专家薛应更表示,枫亭镇两艘龙舟的龙头有着六百余年历史,至今开展“爬龙船”民俗活动时还在使用。

  莆田人称端午节为“五日节”。“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龙船’”,这首民间童谣所唱的便是莆仙地区的端午节习俗。莆田龙舟竞渡源远流长,自宋代以来,已传承千年。

  枫亭镇民众薛成雄告诉中新网记者,在莆仙方言里,赛龙舟叫做“爬龙船”。每年端午,“爬龙船”民俗活动开始的时候,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为了营造浓厚的端午节日氛围,当天的枫亭镇锣鼓喧天,由龙舟花车、端午游唱、“状元”跨马巡街、龙虎旗、霞桥传统红绿龙舟及各村龙舟运动员方阵等组成的踩街队伍浩浩汤汤,接近四千米长。

  据薛应更介绍,端午游唱,又称龙鼓诗,始于明末清初,是枫亭镇兰友社区民间艺人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划龙舟时创作的方言俚歌(即龙船诗)。目前,“枫亭龙鼓诗”已被列入莆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踩街队伍中,“龙舟水阁”民俗巡游表演也颇为吸睛。薛应更指出,枫亭水阁亦称“枫亭水架”,是一种集力学 、杂技、戏剧、音乐、美术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以“奇、险、巧”为特点,是中国“抬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20年,“枫亭水阁巡游”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今年18岁的方宇涵是霞街龙舟队的一员。在启动仪式现场,小小年纪的他跟着队员们一起使劲儿,完成龙船下水仪式。他说,去年加入龙舟队后,他便爱上了“爬龙船”这项民俗活动。

  24岁的青泽亭龙舟代表队队员薛腾腾于2018年从其父辈手中接过船桨,从此年年参与枫亭镇的端午“爬龙船”活动。他说:“我们(枫亭镇)非常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能够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枫亭镇民俗专家柯光闪说,仙游县枫亭镇端午文化节已举办多年,影响力越来越大。今年的活动结合当地多项与端午相关的民俗活动,冀引起大众关注,话传承与发展。(完)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1月13日以视频形式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2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8.04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883亿美元,茶油年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吨,生态护林员政策保持稳定。坚决守住防火防虫安全底线,派出42个组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包片蹲点、指导服务,全年火灾受害率继续保持历史低位,松材线虫病防控首次实现县级疫区和乡镇疫点数量净下降。落实中央资金1368亿元,安排科技项目46个,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网上行政审批平台迁移到政务外网,开展了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审批等改革试点。

  寻求突破

  省派无棣县柳堡镇赵王村第一书记王伟说,村里借助金丝小枣特色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在胜利油田消费扶贫平台的推广下,全村所有小枣销售一空,共计分红收入近10万元,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丰收。

  从签表来看,斯瓦泰克首轮就要面对尼迈尔的挑战,来自德国的“重炮手”实力强劲,去年的美网第3轮,世界排名还在百位开外的她就以2比0拿下志在冲击更好成绩的郑钦文。尼迈尔去年美网闯进16强,温网晋级8强,目前世界排名68位,实力不容小觑。

  赛事于2022年7月至10月期间征集作品,获得逾700位马来西亚青少年踊跃参赛,青少年们以绿色环保为主线,结合中马友好城市元素,绘出了心目中的对于绿色未来与中马友谊的美好期盼。赛事设有学前组、小学低年组、小学高年组、中学组以及大专组5个组别,最终甄选出各组的前三甲与佳作奖作品共计110名。(完)

  “喂,110吗?有一陌生男子尾随我!”报警的事主赵女士惊魂未定,让她想不到的是,话音还没落,派出所巡逻车组就出现在了眼前。

傅思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