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上市首日大涨34%!中国“产能过剩论”被资本狠狠打了脸

来源: 新华社
2024-06-15 04:36:20

  中国“产能过剩论”被资本狠狠打了脸。

  美国东部时间5月10日,中国新能源车企极氪在纽交所上市,从品牌发布到IPO用时仅37个月,刷新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史上最快上市纪录。上市首日,其股价大涨超34%。

  这也是中国公司自2021年以来在美国市场募资规模最大的IPO。因为获得超额认购,极氪扩大了IPO规模。

  超额认购、股价大涨,这反映出世界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实力和前景的认可。这不仅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走向世界的一个例证,也有助于资本市场重估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价值。

  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的热捧场景,在欧洲也可以看到。

  近期走访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告诉三里河,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一度有的消费者要等几个月,长的等半年才能提到一辆车。

  不仅在欧美,中国新能源车在世界范围受到欢迎。全球市场对新能源车有巨大的需求。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指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465万辆,中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销量为120.3万辆,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中占比仅为8.2%,在全球汽车9272万总销量中的占比仅为1.3%。

  当前,中国新能源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占总产量的12.5%。

  但是一些美西方政客无视这些客观事实,却频繁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论调。他们试图限制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出口,甚至以此为借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据媒体报道,拜登政府正准备在未来几天内提高对来自中国的清洁能源产品的关税,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征税将提高四倍。

  如今,极氪的成功上市和西方资本的追捧,还有全球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喜爱,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国产能过剩论”并不得人心。

  事实上,“中国产能过剩论”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全球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中国新能源产业不仅为全球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绿色、智能的生产生活体验,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中国新能源产品“走出去”,希望能够“有饭大家吃”。

  但是现在一些国家却不想让中国新能源有饭吃。陈文玲认为,新能源汽车被一些政客政治化了。他们通过产能过剩的话术来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使之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受阻。另一方面为自身的汽车转型和超越争取时间,以抢占下一代汽车市场。

  然而,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打压别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真就能更好发展自己吗?

  历史反复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没有赢家。正如彭博社指出,过去10年美国采取的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反而增加了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

  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不仅可能会让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火上浇油,也会严重损害低收入消费者的利益。难道低收入消费者的权利不是权利?

  “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会形成反噬,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国家发改委近期撰文指出,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潮流,各国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里河 ”工作室出品

  来源: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家”的哲学从“亲亲”开始,注重相互之间的关联,但又强调“不同”,维特根斯坦从中发展出“家族相似”理论来破解西方的本质主义,而中国文化传统的“和而不同”进一步概括了“家”的这种理想状态。在这种“家哲学”的框架下,每个个体都可以不一样,但因为“亲亲”而归于“和”,并不一定就指向冲突。从家哲学中的“亲亲之爱”发展出“泛爱天下”的仁爱精神,可建立起对共同体、对国家关系的新理解,也就是“天下一家”的理念。

  经过不断后期技术优化处理,目前,大庆石化公司化纤运行部已经实现特种纤维工业化放大生产实验,将满足国内风电市场对特种新材料的需求。(完)

  “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增长持续减弱,同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面对风险和挑战,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向改革要动力,坚持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复苏、稳定增长的关键一招。”

  目前,从金融市场准备上说,在上一轮美联储加息时一些国家就受到冲击并有所准备。从杠杆率和加息情况看,有准备的国家抗压能力都更强。像巴西等遭遇美联储加息,就对通胀更有把握,汇率和物价都保持了更大韧性。

  据塞尔维亚媒体报道,受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委托,达契奇对克罗地亚进行访问,寻求改善双边关系。武契奇此前表示,今年将寻求“解冻”与克罗地亚的关系。

<strong>  记者调查涉疫物资销售乱象</strong>

刘晓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