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县燕峒乡:种桑养蚕铺就农民“致富路”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04 18:31:38

  中新网百色6月3日电(黄丽电 黄小容)当下正是种桑养蚕的好时节,广西德保县燕峒乡道路两旁的桑树青葱嫩绿,长势喜人。在燕峒乡兴旺村的桑蚕基地,蚕农们正用刀具切取桑叶,采摘时捏住叶轴,轻轻划一刀,摘下的桑叶新鲜完整而无损伤。

  “一批蚕1-2张蚕茧,从养虫到成茧卖出耗时半个月,每个月可以养2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现在这批已经是今年的第4批了。”蚕农麻 鲁图手脚麻利,不一会就摘得满大袋,他边采摘桑叶边介绍。

  据了解,麻鲁图跟他的几个兄弟姐妹是该乡第一批开展种桑养蚕的,到现在已有十年,每人有5亩左右的桑田,每年养蚕十余批,蚕茧收购价三十多元一斤,每批可增收4000-7000元。麻鲁图笑道:“在家种桑养蚕既有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孩子,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蚕房里,“蚕老板”叶贤招正在给蚕宝宝进行检查。叶贤招介绍,现在正是蚕上蔟结茧的集中期,这批蚕宝宝将“吐丝成茧”,两三天以后就将进入售茧阶段。

  来自浙江温州的叶贤招,种桑养蚕已有8年时间。此前因看中德保优越的生态环境,便下决心驻扎在此地创业。“去年收入十七八万,一个月出两批,一批四五张。由于桑叶供给量大,一天要雇佣五六个人,忙的时候甚至八九个人,直接招聘本地农户,一人一天工钱120元,很多人都愿意来。”

  相比较于家畜禽类过长的养殖周期,蚕桑产业“短、快、高”的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力地促进了蚕农增收。目前,燕峒乡发展桑蚕2000多亩,年内预计收入1600多万元。(完)

  <strong>专家:中国重启出境游为全球旅游经济注入动能</strong>

  一场基础物理学界的异动之下,纳米材料学家汪淼与刑警史强顺着追查,一步步揭开外星文明“三体”世界的神秘面纱,找寻“三体文明”入侵地球真相……电视剧《三体》改编自刘慈欣《三体》系列小说第一部,通过扑朔迷离的“迷雾”事件将观众的目光牢牢锁住,并循着故事交织的暗线与明线,在追溯真相和本源的过程中完成情节的缝合和递进,使观众沉浸在精心营造的悬疑氛围之中。这种将硬科幻、高悬疑、强揭秘元素融于一体的做法,给作品赋予了鲜明的“迷雾揭开式”艺术特征。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束为在大会上致辞指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是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技新闻传播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宣传科技政策、加强科技传播、服务科学决策、增进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波市经信局创新发展与制造服务业处处长王青燕:““十二五”期间我市连续三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石墨烯技术攻关与应用。2017年,给予省级创新中心200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给予国家级创新中心“一事一议”政策支持。今年,按照高于国拨资金配套原则继续支持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

  今年明牌珠宝宣布跨界光伏行业,公告一出便收到了监管函,称其货币资金余额、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与拟投入金额差异巨大,要求其说明上述投资是否具有可行性,公司是否具备明确、可行的资金来源。

  2月9日,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高标准农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放眼望去,灌溉沟渠维护、水土取样检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黄智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