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外需回暖“加热”中国出口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08 06:30:49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李晓喻)据中国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5月中国出口额约2.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大增11.2%。这个增速不仅远超4月的5.1%,也是今年以来最高水平。

  从3月同比下降3.8%,到4月恢复正增长,再到5月增速一举跃升到两位数,中国出口最近几个月加快回暖。今年前5个月,中国出口额达9.95万亿元,同比增长6.1%。

  中国出口向好,得益于全球贸易整体恢复。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这些数据相互印证,折射出全球商品贸易整体处于修复态势。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也称,周边经济体出口业绩向好表明外部需求保持稳健。

  在外需复苏情况下,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大部分有所改善。前5个月,中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3.5%,对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出口同比增长3.6%,增速均比前4个月加快;对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的出口降幅则从前4个月的1.5%收窄到0.7%。

  同期,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7.9%,增速也比前4个月加快。

  优势产品热销也给中国出口提供支撑。据官方数据,前5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4447.3亿元,同比增长25.5%;汽车出口3297亿元,同比增长23.8%。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表示,目前中国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出现明显反弹,海外制造业复苏对中国中间品出口构成拉动。

  汪涛认为,今年初至二季度以来,外需持续复苏支撑中国出口表现,且出口环比增长动能比较平稳,可能推动今后整体出口持续复苏。

  不少企业也看好今后出口前景。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81.6%的受访中国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

  不过,今后中国出口仍有不确定因素。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总体前景乐观,但地缘政治紧张和 供应链中断仍然是影响贸易趋势的关键因素。航线中断,特别是与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安全问题有关的航线中断,以及气候对巴拿马运河水位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航运成本上升、航行时间延长和供应链中断。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指,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升贸易成本和贸易风险,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干扰。

  近期,欧盟密集对中国电动汽车、风电、光伏等相关产品和企业发起歧视性调查,导致中欧经贸摩擦风险不断上升。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5/2517659192.gif" alt="" /></a>

  尹力指出,“五子”联动是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北京市立足党中央战略布局和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对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形成坚实支撑,我们要坚定不移向前推进,推动“五子”联动形成叠加效应,不断提高首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市民们更直观地体验到艺术的魅力,“花花补丁”计划的发起者罗盛天表示,其将于19日带着自己对城市老建筑修复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到广州青宫,带着大家用羊毛毡让老建筑的缝隙里“开出”朵朵小花,让来广州北京路“行花街”的朋友在“花花世界”中感受广州“老城市新活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发展型、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社会保障。比如,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和新业态催生的各类灵活就业者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有效应对全球疫情影响以及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变革对就业的冲击。推动社会保障制度高效协同发展,并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包括推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的省级统筹,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保障的互助共济功能,提升社会保障政策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使社会保障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

  今年61岁的村民康林芳,如今是村里众多的“大忙人”之一:铺地膜、菜苗移栽、幼苗上架吊蔓、整枝打杈、调控大棚温度、蔬果采摘……一年从始至终,除了7月高温闷棚杀菌外,其余十一个月都和大伙忙着生产。“一年倒茬栽种两到三轮,既种植了乳瓜、长茄、西葫芦、甘蓝等十几种蔬菜,又有西瓜、草莓、甜瓜、冬枣这些水果。施用本地羊粪等有机肥,生产出的高质量农产品,达到了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高标准,获得了普遍欢迎。现在,在家门口每月就能获得5200元收入。”康林芳说。

  据悉,该公司系仙女山某旅游项目的施工单位,2021年5月中旬工程完工后,却一直未收到1.13亿元结算款,公司多次与欠款方交涉未果,遂提起诉讼。

曹祯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