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助几内亚比绍农业振兴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3 14:25:06

  几内亚比绍位于西非,临大西洋,境内热巴河蜿蜒流过,稻区沿河分布,居民世代在此耕种。47岁的阿帕拉果夫村村民阿果斯朵依照旧习耕地下种,然而一季忙下来,一亩地收获的稻谷却不足150公斤。中国农业专家组知晓后,免费向其提供稻种和肥料,中国专家手把手教他播种育秧、管水施肥、除草去杂。辛勤终有回报, 如今,阿果斯朵的水稻亩产已经达到550公斤。丰收的阿果斯朵买了摩托车,换了智能手机,还为4个孩子添置了新衣服。他由衷地表示:“我爱中国专家,是他们让我脱贫,让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驻几内亚比绍第11期农业专家组组长郑俊杰告诉记者,水稻是该国主要粮食作物。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向该国派遣农技专家组。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来自湖北宜昌的农业专家奔赴几比,驻扎于热巴河畔的巴法塔省,不辞辛劳开展两国农业合作。经过11期农业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两国农业合作成果丰硕,在水稻种植和良种选育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好评,并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成功典型案例。

  在几内亚比绍,农业专家组成功建立起水稻品种繁育技术体系,先后选育成功sb-12、sb-15、cp-27、cp-28、cp-29等多个水稻新品种,其中sb-15去年通过该国国家品种审定,今年在格兰大坝农场推广种植,表现非常优秀。“我们种了2250亩sb-15水稻新品种。其中,1200多亩先行种植的水稻已经成熟了。”格兰大坝农场场长恩巴洛说,据中国专家和农场技术员联合理论测产,亩产可达1100斤,比去年多200斤左右。

  以技术援助为依托,目前,双方农业合作已经形成了“中国专家+当地农场+农户”“中国专家+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冈坡撒水稻协会1005亩水稻已全部收获;宫鲁布农场已收割水稻1550亩,收获进度超50%;格兰大坝农场部分水稻也开始进入成熟期,丰收在望。

  为更好发挥“技术+物资”配套功能,中国专家不仅打造了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开展水稻栽培技术示范,精心编制《水稻种植技术要点》《水稻直播技术》《润滑油使用技术要点》等中葡双语系列培训教材,还采取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提高教学水平。参训学员反应积极、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去年8月以来,农技专家组共组织水稻、蔬菜、农业机械技术培训80场,培训人次4500人,70余名受训的技术骨干走上农场场长、副场长、技术员岗位,这一大批“飞不走”的技术人才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振兴。

  据介绍,中国农技组进驻几内亚比绍20多年来,陆续引进和选育了30多个水稻品种,开展了2万余人次农户和技术骨干农业技术培训,无偿援助优质化肥1400余吨、农业机械200余台(套),提供免费机械维修保养,传播适合当地的水稻种植、农机操作维修等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带动几比水稻每季种植面积由6万公顷增加到10万公顷,极大推动了当地水稻产量提升,帮助当地民众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宋 斌 林家全

  新式茶饮也激发了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传统茶文化的认同。在孙工贺看来,热衷消费新式茶饮的年轻人,在不经意间以现代方式传承了中华茶文化。

  近期,《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印发,不少地方的科创项目投资建设也在不断提速。奋跃而上,是我们面对这场硬仗的态度。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持之以恒奋力攀登,奋进的中国汇聚合力,一定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大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我们对石油需求重回市场非常乐观。”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商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阿明·纳赛尔(Amin Nasser)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已经出现了好转的迹象。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预计中国的经济将迎来更大幅度的好转。

  毕业后,额尔登曲龙在肃北县融媒体中心实习。在前辈的帮助下,他的新闻素养逐步提高。2016年,他成为一名记者。

  除了因应行业需求开办课程外,都大亦不断提升教学设备,包括于年初启用的数码艺术实验室备有以体积计算为亚洲院校最大的270度沉浸式 CAVE系统,以及正在筹备建立的新音乐及混合实境工作室,支持新音乐和虚拟制作的教学和学习。

张嘉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