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科兴制药被要求补税及滞纳金2131万元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22 13:42:31

  来源:中国基金报

  又一家上市公司被要求补税。

  6月21日晚间,科创板公司科兴制药公告,公司于近日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合计2131.11万元。

  公告称,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对公司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涉税情况进行了检查,公司应补缴2021年企业所得税1548.77万元,需缴纳滞纳金582.34万元(截至实际缴纳日),合计需缴纳2131.11万元。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已按要求将上述税款及滞纳金缴纳完毕,主管税务部门未对该事项给予处罚。

  公告显示,上述补缴税款及滞纳金事项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不涉及前期财务数据追溯调整。公司补缴上述税款及滞纳金将计入2024年当期损益,预计将影响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131.11万元,最终以2024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为准。

  公开信息显示,科兴制药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抗病毒、肿瘤与免疫、血液、消化、退行性疾病等治疗领域。

  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12.59亿元,较上年下降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上年的-9029.52万元扩大至-1.9亿元,亏损扩大。

  不过,科兴制药2024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1.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0.34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科兴制药称,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有:第一是产品发货增速明显,自有产品国内销售数量同比增长26%,顺利实现了“开门红”;第二,继续深化全业务流程的精益管理,内部运营效率得以提升,报告期内,销售费率、单位生产成本较上年全年均有所下降;第三是研发费用按照项目进度,报告期内较同期有所下降。

  多家上市公司被“补税”

  此前3月27日,博汇股份发布公告披露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镇海区税务局所要求公司“重芳烃衍生品”按“重芳烃”缴纳消费税,这将对该公司生产重芳烃衍生品装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对此,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6月18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国家税务总局已关注到相关反映,也充分理解广大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关切。

  该负责人表示,需重点说明的是:首先,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其次,税企双方始终休戚与共。依法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的基本职责,支持企业发展是税务部门的应尽之责,广大经营主体好,国家税收才能好。税务部门一贯坚守保经营主体就是保经济税源的理念,坚决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严格防范和查处违规征税收费行为,积极助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规范发展。

  第三,加强税收监管也是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税务部门将持续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着力推进精准监管、精确执法,重点打击偷逃抗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守法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营商环境。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请广大纳税人对税务部门依法履职予以监督、理解、配合,对有关涉税争议,欢迎和支持纳税人 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妥当解决,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该报告显示,2022 年1月1日~4月16日淄博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5961套,成交面积为75万平方米;而2023年1月1日~4月16日成交套数为10417套,成交面积为133万平方米,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75%和77%。

  张希清于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任五常市委书记,后任哈尔滨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今年4月25日通报被查。

  欧洲媒体纷纷以头条新闻规格报道中乌元首通话。有欧洲媒体评论称,这是一场世界期待了已久的通话。法国总统府一名官员表示,法国“鼓励所有对话”,以促进冲突的解决,这符合国际法和乌克兰的根本利益,也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本月早些时候访问北京期间所传递的信息。

  站在当下的十字路口,我们更需要回答:基础研究需要怎样的资助方式,什么是真正的基础研究?“无用”和“有用”间如何平衡、转化?为何中国的基础研究一直缺乏对全人类有影响力的原创性、前瞻性成果?

  周忠和表示,基金委还应扩大面上项目的资助率和资助强度,其单项资助强度曾一度达到八九十万元。近几年,基金委资助资金的总池子逐年扩大,但面上项目被其他各类项目所稀释。2021年,基金委面上项目总资助金额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拨款的49.3%,十年前,这一数字能达到66.5%。

  今年2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召开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闻会上坦率称,解决“卡脖子”技术短板,需要从基础研究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找。3月,国务院发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科技部重组位列改革工作首位,也再度让人们聚焦这一关键问题:中国的基础研究向何处去?

倪建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