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手”到病除:他为新加坡防长带来“相当不凡的经历”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19 18:27:20

视频:大医生来了|“手”到病除:他为新加坡防长带来“相当不凡的经历”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20日电(韦香惠)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程五中接到一项重要的会诊任务,患者是到北京参加会议的新加坡国防部部长黄永宏。

  黄永宏从政前有着多年从医经验,他患有右膝重度骨性关节炎,但骨外科医生认为还没到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时候,目前得先做更多物理治疗和力量训练。

  听说中医在治疗关节损伤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黄永宏决定尝试。

  这是黄永宏第一次接受中医疗法。治疗过程中,他得到了针灸专家王鳞鹏、正骨推拿专家程五中,以及制定中药方案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的支持。

  治疗结束当下,黄永宏就已经能下床走路。

  疼痛是大部分疾病的表现,如果能够在不吃药的情况下让病人解除疼痛,这样的医生自然会受到欢迎。

  手到病除,许多患者这样评价程五中,接受完治疗之后,黄永宏也在自己的海外社交平台上盛赞那次“相当不凡的经历。”

  程五中觉得,让人直接看到疗效是中医药文化传播最有效的方式。他希望能够让全世界的患者都感受到推拿手法的神奇疗效和博大精深。

  程五中的诊室里慕名而来的患者有不少来自天南海北。

  一位有严重腰椎疾病的老人从湖北专程赶来,她几乎不能自行直立行走,只能在女儿的搀扶下一步步艰难行进。“痛,痛,痛”,每走一步,老人的痛苦似乎都会加一倍。

  “这里还疼吗?”

  “还疼。”

  “现在 呢?”

  这是程五中当天碰到的最棘手的一个病人。

  老人患有严重腰椎疾病,还动过手术。这种情况,推、揉、滚、按等常见的手法并不适用患者的身体条件,点穴和针灸派上了用场。

  程五中先从老人的肩颈开始,顺着脊柱到腰轻柔地推一遍,再点风池穴,位于后颈与耳垂平行处的两条大筋旁,最后找准腰间的疼痛位置,一针下去,顺利完成。

  一整套下来,不到40分钟,老人可以自己下床了。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帮助患者有效解除病痛,是程五中作为一名推拿科医生的夙愿,也是最让他感到自豪的事。

  接受采访当天,程五中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中午12点,接诊了30个病人,其中有近20位是加号病人。这些患者多数是从外地赶来的老人。对于这些患者,程五中直言“不忍心拒绝。”

  助手像往常一样,到点订饭,再放到暖气片上,尽量不让饭菜冷掉。

  河南人爱吃面食,程五中的午饭通常都是馒头配菜,简单垫上几口,主要就是为了保持体力。

  程五中从1997年开始学习针灸推拿,至今有27个年头,接诊患者数万人次。开玩笑地说他是“体力工作者”,他也乐得接受。

  推拿,说起来确实是个力气活。尤其是面对大体重患者,没有力气很难进行治疗。

  但有了力气,不等于就有力道。推拿主要是靠手法,比如按揉、点穴、疏通经络等方式来为人解除病痛,手法的力道,就像一股热流透过患者肌肤,渗入经络。

  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这股渗透的内力是要练的。行医至今20多年,程五中依然保持练功的习惯。

  刻苦习练少林内劲一指禅,修炼内力,还要站桩、做俯卧撑,训练刚劲的力道,刚柔并济是推拿手法的要义。

  “练功夫的如牛毛,出功夫的如犀角。”这是程五中学医时来自前辈的关照,也是他对后辈的叮嘱。

  程五中坦言,愿意从事推拿的专业医学生并不算多,一方面是收入的原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勤学苦练也是一种考验。

  现在的助手是跟在程五中身边最长的一位学生,已经有10多年。程五中说,不断有后人加入并坚持才能让这项宝贵的中国医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从中获利。(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呼和浩特2月4日电 题:内蒙古非遗“闹”元宵:用最传统的方式过最传统的中国年

  裸心堡的前身是英国人梅滕更于1910年建立的莫干山1号城堡式别墅。它依山而建,如今是亲子游的热门打卡点。

  “鞭炮响起来,板凳龙圈灯从家门前经过,这就是年味儿。”癸卯兔年元宵节将至,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的春节压轴“大戏”——板凳龙圈灯闹元宵活动3日晚在泉山社区上演,当地民众刘庆丽如是感慨。

  “日常的冬训上下午大约各4~5个小时;夏训算上早操,上下午各能达到5~6个小时。刚开始时我有点吃不消,但队中有老队员带,我又是中坚力量,身体素质正处在最好的阶段,很快也就适应了训练强度。”

  长期以来,美国频繁对各国实施“长臂管辖”,且管辖范围不断扩大、长臂越伸越长。美国滥施“长臂管辖”,将其作为攫取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维护美国霸权的工具,不仅严重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损害别国正当利益,也严重侵蚀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

  “那时候要说不恐惧,肯定是骗人的。当时平台上所有人冒着严寒顺着管线一点点排查,在技术与经验双双不足的情况下,最终顺利找到冻点,成功解决了这次危机。”这次危机是赵明记忆最深的一次,但绝不是唯一的一次。在随后的二十三年间,每年冬季海冰都会准时“赴约”,他也慢慢摸清了这位“老朋友”的“脾气”。

刘立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