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不可喧宾夺主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09 09:38:48

中国多省份开展新冠感染情况调查 官方部署春运疫情防控工作时代少年团车文飞行棋,

  没有PPT,也没有书和讲义,指尖紧攥的三寸粉笔,是黄方林教授最得力的教具。近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系教授黄方林坚持26年手写板书,引来不少网友的点赞。

  教育信息化时代,PPT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毋庸置疑,PPT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传统教学工具不可企及的优势,教师依靠粉笔与嘴巴解释不清的,课件能够清楚地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可以添加文字、动画、声音,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变难为易,使得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然而,PPT也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导致不少教师依赖甚至迷信课件。多媒体本应辅助教学,但反过来却主宰了课堂,令人啼笑皆非。事无巨细,一切都打在PPT上,一节课几十张PPT,学生应接不暇,课堂容量固然大大提高,但教学过程却被PPT所绑架,师生之间的从容交流荡然无存,至于咀嚼内化,更是无从谈起。

  “黄老师上课从不带教材,不用PPT,全部采用板书授课。比如弹性力学,他能记住课本中的所有公式,每次上课都能一步一步推导”。力学理论抽象,公式繁杂是一门让不少学生头疼的大学科。黄方林教授之所以有底气坚持26年手写板书,是基于他对每门课程、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感悟,“所有的公式和例题都在我的脑子里”。在这样的情况下,用PPT上课会不自觉往PPT上靠,而通过一步步抽丝剥茧般的推导,更能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奥妙。

  当然,为26年没用PPT的黄方林教授点赞,并不是要求所有老师都不用PPT。说到底,PPT只是工具,取决于人怎么去使用。要不要用PPT,该怎么用PPT,因人因课而异,关键在于把准其辅佐教学的定位,别喧宾夺主就行了,一刀切就会陷入另一种极端。26年没用PPT上课的黄方林教授,再度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并不是非用不可的,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果确实需要使用课件,也要为我所用,以板书和教学思路为主导,以PPT为框架,发挥其梳理知识结构和多样化解析知识点等优势。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一支粉笔,半生光阴”。26年没用PPT,是黄方林教授精心治学、醉心教学的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讲,手写板书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恰恰体现了最“先进”的育人理念,是对教育之道的回归,怎能不令人赞叹不已?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