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公卫专家热议:新冠疫情过后仍需关注应对大流行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02 11:38:09

  第三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4日至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聚焦“大流行应对与挑战”主题。多位中外与会专家学者、卫健部门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表示,新冠大流行虽已过去,但人类仍需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再次出现的疫情大流行。

  “大流行是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师,凸显了我们的脆弱和缺点。”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主席、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从大流行的防范角度看,新冠疫情令人们发现,很多国家都没有做好应对如此严重的全球健康危机的准备。

  “新冠只是在疾病的‘全景图’上又增加了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非营利组织“决心工程”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前主任费和平(Tom Frieden)表示,无论是新冠病毒新的变种,还是新的病毒、细菌,人类都必须为了未来做好准备。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只有国际社会协同抗疫、强化防范准备,才能更加平稳地度过可能出现的下一场大流行,将各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回顾新冠疫情这几年的经验时,我们会发现提出的政策和建议都有重复性。”哈维·芬伯格说,每一次公共卫生危机都暴露了短板不足,包括需要更多的物资、更快的应急体系、更好的信息系统、做好监测追踪和预防等等。之所以每次大流行都遇到了相同问题,核心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意愿作出改变。

  今年9月,联合国大流行病预防、防范和应对高级别会议通过了一项政治宣言,呼吁各国团结互助,发挥高层政治领导的作用,共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流行。

  “政策决心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要勇敢、快速地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陈冯富珍表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长期战略,“不仅像‘冲刺’,更是一个‘马拉松’”。

  本周早些时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发展总裁克里斯·伊莱亚斯(Chris Elias)在日内瓦参加了全球备灾监测委员会(GPMB)最新报告的发布会。他介绍说,今年的报告指出,全球应对潜在流行病的能力仍 然不足,需要大量的工作使大流行病的预防和应对达到所需要的水平。

  “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缺乏真正防范大流行病所需要的坚实基础,”克里斯·伊莱亚斯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任。”

  有观点认为,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全球挑战层出不穷,“信任赤字”有增无减,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也面临更艰难的局面。

  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谈到了“行星健康”的概念,他认为,人类需要抱有这样的全球观,仅靠某一个行业领域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打破隔阂,共同合作,才能解决大流行和其他的全球性问题。”

  去年10月起,世台联陆续对10名中国球员实施临时禁赛,理由是他们涉嫌以赌球为目的操纵比赛结果。而后经过调查指控以及听证会等程序,世台联6日宣布判罚,其中梁文博、李行被终身禁赛,赵心童则是其中遭处罚最轻的,被禁赛1年8个月直至2024年9月1日。

  还有评论称,近来白宫内部正在进行对华战略大讨论。主要议题就是,美国目前的遏制中国政策,尤其是限制中国获取技术是否正确?还有,拜登政府希望西方盟友盲从美国,对中国保持敌意,这是否合理。

  其二,中美尽可能地多合作,能够帮助拜登政府改善在美国国内的形象与地位,有利于双方在双边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进行合作并取得一些进展,从而为拜登2024年竞选连任提供有利筹码。

  缩短收费时间,收费时间拟由7:30-21:00调整为7:30(含)-20:00,星期六、星期日(不包括调休后调整为上班日的星期六、星期日)收费起始时间延后2小时,收费时间拟调整为9:30(含)-20:00。国家、自治区法定节假日及其调休、补休、连休日内继续实行免费停放。

  一些美国政客动辄炒作“中国不愿合作、拒绝会见”,恰恰相反,中国交流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相比于“雷声大雨点小”的某些美方政客,中国的诚意满满。

  谈拆迁赔偿的时候,他会到村民家里坐坐。马湖村一位村民称,黄大发人看起来很好,态度温和地和他们聊天,黄大发答应了他当面提出的赔偿要求,尽管事后也没有兑现。

林旭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