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端午超6亿人出行 “流动的中国”彰显蓬勃活力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4 01:30:47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4年6月8日—10日(端午节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3761.6万人次,日均21253.9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6.6%,比2022年同期增长44.1%,比2023年同期增长9.4%。

  公路人员流动量58311万人次,日均19437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6.9%,比2022年同期增长38%,比2023年同期增长9.5%。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47523万人次,日均1584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8%,比2022年同期增长29%,比2023年同期增长7.2%。

  记者从民航局获悉,民航发送旅客553万人次,日均184.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7.5%,比2022年同期增长292.2%,比2023年同期增长7.9%。

  航旅纵横行业发展总监赵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端午假期民航出行供需两旺,旅客运输量和航班量较2019年和2023年均有所增长。“端午假期旅客多选择错峰出行,仍以国内航线为主;随着国际及港澳台航线运力显著增长,周边短途出境游亦呈现活跃态势。”

  铁路方面,各地铁路部门积极应对返程客流高峰,统筹运用线路和装备资源,根据铁路12306系统大数据,灵活增开旅客列车,在客流集中的线路和区段增加运力投放,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端午节假期期间,我国铁路发送旅客4604.7万人次,日均1534.9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8.6%,比2022年同期增长154.4%,比2023年同期增长5.1%。

  云南曲靖的火腿粽、湖南汨罗的碱水粽、广西北海的海鸭蛋、河南南阳的野生艾草……端午期间,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寄递需求旺盛,邮政快递企业紧贴市场需求,细分业务场景,主动上门收寄,延伸服务链条,优化运输路径,针对不同品类制定专业包装和运输方案,助力特色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节假日期间寄递服务需求,推动了“端午经济”的进一步火热发展。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端午节假期(6月8日—10日),全国邮政快递业运行平稳有序,共揽投包裹26.54亿件。其中,揽收快递包裹12.91亿件,同比增长25.6%;投递快递包裹13.63亿件,同比增长15.4%。

  快递进村,农货出山。6月以来,荔枝、樱桃、枇杷等生鲜果品进入销售旺季,邮政快递企业深入田间地头,不断优化冷链包装,加大综合运力投入,打造高铁恒温车厢,增开航空专线,开通无人机低空航线,加密干支线陆运网络,推出生鲜平价寄、“鲜花选日达”等多种服务,提升了服务品质,丰富了服务场景。

  在四川,大樱桃从雅安汉源、阿坝等地运出,成都双流机场设立了“樱桃保障专区”,从卸车至发运,最快仅用2小时;在新疆,邮政快递企业投入多辆冷藏车,并拓展全货机资源,助力小白杏走向全国各地。在江苏无锡,水蜜桃首次开启无人机送货模式,实现上午寄下午到,晚上寄次晨达,每日可保障20万票水蜜桃寄递需求,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

  据同程旅行发布报告显 示,2024年端午假期,中国文旅消费市场在去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保持增长态势。人少景美性价比高的三四线城市受到游客欢迎,国内多个热门三四线城市旅游预订热度同比涨幅超过一倍。短途游仍是人们小长假出游的主要选择,也有很多学生群体登上夕发朝至的火车前往更远的目的地。各类“新中式”民俗文化体验,和花式玩水体验成为热门出游主题。

  报告显示,国内旅游消费多元化发展迅速,三线以下城市成为文旅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热播剧《我的阿勒泰》,让阿勒泰当地旅游快速走红。端午假期期间,阿勒泰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186%。阿勒泰的火热也带动了新疆、内蒙古、四川等省市的草原类目的地热度上涨,新疆伊犁、内蒙古乌兰察布、呼伦贝尔等地旅游预订热度同比增长均超过80%。

  机票方面,深圳往返重庆航线热度较高,其他热门航线也主要集中在成渝、长三角、珠三角及北京等核心城市群之间。

  据悉,7日15时40分许,杭锦旗独贵塔拉工业园区亿鼎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气化车间发生高压气体喷出事故,导致现场多名在高处作业的工作人员被喷射坠落。事故造成8人当场死亡,4人受伤,其中1名伤员在救治过程中死亡。

  “现有经适房、限价房、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不能上市交易”的消息近日被一些房产自媒体传播。记者获悉,该消息为误读,北京现有保障性住房上市仍按照原政策执行。

  近年来,各国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与区域化、多元化与本土化、脱钩与反脱钩等展开激烈博弈,我国产业链面临的断链风险明显上升。

  最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强调以严管厚爱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明确提出对干部“严管而不管死”,打消干事者“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文章引发广泛共鸣。

  印度“clearias”网站文章在谈论印度优势的同时也提到跨国企业在印度要面临的诸多挑战:复杂的官僚程序和税收制度;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土地征用问题,特别是企业可能会面临当地社区的阻力;员工的培训和技能培训投入过大;文化和语言差异等等。文章还称,“中国+1”中的“1”并非只有印度,也可能是“中国+N”,其中的热门目的地有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投资激励措施也有吸引力,这让印度各界对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产生一定焦虑。目前来看,在机械制造、汽车和电气设备等行业,墨西哥、越南等国成为“中国+1”的明显受益者,印度并没有从这个战略中获得客观的收益。原因之一是印度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不断下降,相关贸易政策更为严格,有的动机也并非出于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愿望。如果印度不改变现有其贸易战略,就无法从“中国+1”中受益。

  问题3:我在工行某支行有一笔个人住房贷款还未结清,是2023年8月以前发放按首套房贷款利率政策办理的,请问是否符合调整条件?

黄姿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