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为何冲高回落?分析人士:关注需求端持续负反馈

来源: 台海网
2024-06-03 09:58:19

  就甲醇期货表现来看,上周甲醇期价高位盘整,其间虽有增仓放量,但主力合约价格难以有效突破前高,盘面在减仓后又快速回落至震荡区间。基于此,中银期货分析师谷霄认为,这是市场试图寻求趋势性突破的又一次尝试。

  在于芃森看来,甲醇期货近期走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甲醇企业开工率整体偏低,目前全国开工率仍未恢复至70%以上。二是需求持续偏强。截至6月1日,甲醛、醋酸、MTBE,三大传统下游开工率均处于5年来历史同期新高,甲醇制烯烃开工率也有所回升。三是港口地区库存持续偏低。当前,港口地区甲醇总库存仅为60万吨,处于5年来历史同期新低。”于芃森说。

  对此,谷霄也认为,近一个月以来国内甲醇总库存保持低位,推动了甲醇期价走强,而国内甲醇生产企业开工率的超预期下行是甲醇当前的核心驱动。在他看来,二季度国内甲醇开工率的下行,除与市场通常解读的季节性规律以及生产利润偏低有关之外,与外生的非经济性因素或也存在一定关联。

  值得关注的是,节能降碳政策和宏观数据发布也是主导甲醇期货走势的关键因素。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方案提到: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到2025年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行动方案》指出,有效合理控制煤炭产能释放,发挥清洁绿色指引。甲醇等耗碳量较大的煤化工产业链受此影响,将被动去产能与出清长期未开车的产能。

  “节能降碳政策的指引对甲醇市场的影响是长期性的。”中信建投期货能化分析师刘书源表示,长期看,对未来甲醇供给端影响较大,国产煤制甲醇供给难有大规模增量,更多是减量或维持存量。

  在吴志桥看来,节能降碳政策对于煤化工尤其甲醇市场的影响偏中长期,短期影响偏多。“该因素主要会对远期供给端造成一定影响,且进度也要结合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而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甲醇价格冲高回落在情理之中。

  “从甲醇基本面看,上周甲醇港口和产区均累库,港口华东去库,华南累库,整体库存增幅有限。内地甲醇企业报价稳中偏强,传统需求有支撑,如醋酸、氯化物需求小幅增加。”吴志桥表示,但是常州富德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烯烃装置均已停车检修,叠加内地甲醇检修装置逐步恢复生产,供需阶段性承压。

  就后市而言,于芃森认为,一方面要关注港口地区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实际开工情况,这将直接决定港口地区的实际消耗;另一方面要关注进口的节奏和港口地区的库存问题。

  “从当前甲醇生产企业开工率来看,或仍将维持低位运行。但是从已知检修信息来判断,开工率在未来一个月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并不大,很难驱动甲醇价格进一步走强。”谷霄称,从进口到港情况看,在经历了一个月左右的到港量提升后,5月中旬以后甲醇进口到港量再度回落。“由于5月海外甲醇工厂开工再度回升,预计三季度国内甲醇到港量将有所增加。” 

  在刘书源看来,后期变量除产能变化外,需要关注需求端的持续负反馈。

  “后期的上行驱动力或仍然来自港口需求。”刘书源表示,上周内地市场走弱明显,港口 受海外装置检修影响基差回落较小,目前仍然升水盘面

  记者了解到,当前甲醇下游如烯烃等已经存在负反馈,沿海外采装置关停较多。同样,传统需求如甲醛、MTBE等已经进入淡季,需求存在减弱预期。

  刘书源认为,后市需要对产成品价格调整与终端消费市场复苏进行持续观察。

  受当前极低的生产利润影响,开工率很难快速回升。“预计未来国内甲醇供应将有所回升,需求温和回落,驱动产业下行均值回归。”谷霄说。

  “5—6月,甲醇传统下游处于淡季,从历史上来看,这一时段价格偏向于温和波动。”于芃森表示。

  然而,在刘书源看来,后期在煤价调涨、上游利润缩窄、下游负反馈持续的情况下,甲醇盘面多空博弈加剧。“预计短期以回调为主,中期在供给增加有限、需求有好转预期的情况之下,甲醇期价回调空间有限,仍以偏多思路对待。”

责任编辑:张靖笛

  王印记得,提出建议的小男孩当时五年级,有一点口吃,说起话来磕磕绊绊的,但他每次在手工课上发言头头是道,能感觉到想法总在源源不断地涌出。他对航天兴趣浓厚,梦想着成为一名机长。

  因此,在这样一个互相嵌套的科研管理体系中,作为科研管理机构的政府、负责组织研究的科研单位和一线科学家之间,权责是模糊和失焦的。“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全国多地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后,项目经费实行定额包干,只定总量,对执行细节不做约束,本是为了放权给科研人员,但现实中却起到了反向刺激,让人们想申请更多项目的原因。”周忠和说。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在文中称,大熊猫饲养管理是一项科学严谨且专业的工作,哪怕是专业人士也无法仅凭“网络看诊”就能判断一只大熊猫健康与否。公众过度拟人化和过度共情会干涉正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有专业的饲养团队和兽医人员精心照顾着它们,尊重它们的习性,维护它们的健康。无论是否在公众视线,它们都会受到精心照顾。

  特约评论员 管姚:这是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大陆都高度期待的一次重磅通话。这段时间以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非常强烈的对华沟通意愿,此前乌方在参加慕尼黑安全峰会时,乌克兰第一夫人也特别向中方转达了泽连斯基本人表达对话期待的专门信件。说到欧洲大陆的共同期待,近期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相继访华,也都表示乐见中乌元首直接沟通,期待中方推动俄乌危机解决发挥更大影响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元首应约通话,乌克兰包括欧洲方面,都是得偿所愿。这种对华强烈沟通意愿背后传递的信息,也是再明确不过,正如英国外相周二在伦敦金融城阐述对华政策时,所着力强调的:解决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离不了中国。欧洲大陆自二战后爆发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要解决,当然少不了中国卓有成效的劝和促谈努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科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般申请到经费后,即使是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自由调剂权也很有限。一些小的调剂权,如设备费外的差旅费、国家合作交流费等有变动,负责人可以自主调剂,但遇到想采购的设备买不到、设备涨价太多的情况等大变动,仍需要层层上报给基金委、科技部等项目管理部门,等待审批通过。

  特约评论员 管姚:你的观察很敏锐。我留意到一个细节,甚至今天还有自媒体做起了翻译版本评点,对比诸如“隔岸观火”、“拱火浇油”及“趁机牟利”的金句提法,哪种翻译更贴切,更精准。博主的结论是,对照英国BBC同题报道,今天《华盛顿邮报》的转译版本完胜:China would neither watch the fire from afar,nor add fuel to the flames,let alone exploit the situation for profit。在我看来,美西方媒体的这种关注报道热度,正是大国分量大国影响力的具体折射。 

王香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