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5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来源: 中青网
2024-06-25 10:29:27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陈杭)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5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奖,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50项,占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8.7%。其中,唯一的特等奖项目和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均由北京单位主持完成;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中北京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占3项。

  北京基础研究领先优势明显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通过系统布局、稳定支持,推动产生一批优秀基础研究成果。2023年度,北京18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国家自然科学奖总数超过36%,获奖项目发挥了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项目“细胞命运稳定性与可塑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荣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揭示了细胞命运稳定性和可塑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表观遗传信息 继承和功能机制方面取得了前沿性的成果,为衰老过程中表观遗传退变提供了创新性的干预策略。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赋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屡获突破。2023年度,北京16项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在装备制造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凸显,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大深度高分辨穿透成像雷达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应用于我国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地下空间开发和极地科考等重大战略任务,有力提升了我国空天探测水平。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动能

  北京瞄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未来产业发展基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涌现,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北京邮电大学廖建新教授主持完成的“按需可重构的智能业务网络关键技术及规模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围绕国家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需求,创建了按需可重构的智能业务网络体系,实现了“能力解耦、编排调度、业务保障”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引领全球移动通信业务网络的发展。(完)

  同时,游客在观光农业展区能够看到300多种特色植物,体验世界五大洲风格迥异的农业风情和农业文明。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束珏婷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一如既往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为外商来华投资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共享中国开放发展机遇。(中新财经)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由2012年的63.69分提升至81.25分,整体步入良好阶段,有力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专利导航全面融入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机制,有效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4.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4%。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19万亿元,年均增长13.7%。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十年增长超10倍,迈上4000亿元台阶。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中国占84个,十年增长52个,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超2.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年直接产值超7000亿元。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62家和快速维权中心35家。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公共服务模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实现省级全覆盖,国家级重要公共服务网点达到348家。全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突破8.4万家,吸纳就业人员超过92.8万人,总营业收入达到2600亿元。

  贵州2022年共发出中欧班列34列1684车,发送货物2.7万余吨,货物运输品类涵盖汽车零件、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沃尔西诺等10余条线路,从俄罗斯逐步延伸到欧洲多地。

  刚需产品遍布全市十一区

陈嘉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