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教育丨教育部发布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超2.4万项

来源: 海外网
2024-06-19 15:29:05

  中新网6月18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发布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全国共有1331家用人单位与2100所高校完成对接合作,达成项目立项24256项。

  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分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定向人才培养培训、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五类。其中,就业实习基地建设项目(11390项)由高校与用人单位协同共建一批就业实习基地,帮助更多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通过实习实现就业;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5932项)由高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展长期系统定向培养或短期培训,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提前适配;人力资源提升项目(5563项)由高校与用人单位共同打造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定期开展人才挂职交流与课题研究,建立紧密的人才供需对接关系;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879项)由高校与用人单位围绕重点领 域急需人才开展联合培养,为大学生定向提供科研机会或就业岗位;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项目(492项)由高校和用人单位(或公益性社会组织)面向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实习实践、结对帮扶、专场招聘等,帮助其实现尽早就业。

  据了解,项目自2021年8月启动以来,得到了高校和用人单位的积极响应。第一期、第二期共立项20914项,1800余所高校与1000余家用人单位成功实现对接合作,累计已服务大学生超过600万人次。

  新的一年带着新希望、新愿景。2023年当地政府将全力推进古城改造,通过锚定打造中华文化地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重点实施沈阳路古城有机更新,持续推进九门路等34个重点工程。引入更多优质文商旅产业项目,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古城风貌提升与业态升级。打造全国示范步行街体系,提升改造8条特色胡同,活化连通沈阳路与中街协同空间,建设古城核心通道走廊。开展中街“西南北”活化行动,塑造“商业、历史、文化、民宿”融合消费新场景,不断塑造古城复兴的新动能新优势。(完)

  多间大学则以更为庄严的升旗仪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在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校园内,校董会主席林大辉、校长滕锦光以及师生及校友等,戴着红色口罩,面向国旗而站,参与升旗仪式,祝愿国家富强昌盛,香港繁荣稳定。

  值此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我向报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祝贺!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对习近平主席强调“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深有感触。“在维护和平方面,中国总是言出必行。”贝内特说,“倡导摒弃保护主义、禁运和单边制裁,倡导通过全面、包容的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中国总是能提出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和机制。”

  喜洲古镇是一座千年白族古镇,那里保留着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白族院落,在一片金色稻田前,林登夫妇寻到了一处“三坊一照壁”的白族典型建筑——杨品相宅,林登被这座老宅深深吸引,希望将这里变成实现理想的基地。

  开放前沿地也是斗争交锋地。在中美博弈背景下,从“中兴事件”到“断供华为”,广东面临的国际竞争和不平打压空前激烈。观察人士认为,制造业是国之命脉所系。突出制造业当家正是广东引领中国制造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杨裕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