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粉催生新职业 “闻臭师”把关螺蛳粉“灵魂”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02 04:12:42

  中新社柳州3月28日电 题:一碗粉催生新职业 “闻臭师”把关螺蛳粉“灵魂”

  作者 林馨 刘俊聪

  近年来,一碗螺蛳粉不仅变成百亿元(人民币,下同)产业,还培育出“闻臭师”“试辣师”等新职业。

  “85后”李任是广西美吉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酸笋质检员,也被称为“第二代”闻臭师。李任负责的酸笋仓库里,整齐排列着四百多个大小不一的腌制缸,他每天利 用灵敏的嗅觉为螺蛳粉“灵魂”酸笋把关

  他的鼻子不仅可以“闻”出酸笋泡制的时长,还能分出其品质,是否有添加剂。“好的酸笋是一碗热辣滚烫的螺蛳粉里必不可少的灵魂。”成为“闻臭师”以后,李任经常“打卡”不同的螺蛳粉店,但关注的是不同酸笋的品质和口感。

  李任回忆起2020年刚跨行到螺蛳粉行业时,长期在储存酸笋的仓库里待着,“生猛”的气味涌进鼻腔使人头昏目眩。为“闻”准酸笋的味道,他前后花费2年时间到田间地头,从种植、发酵到储存,系统地学习酸笋检测知识。

  身为“闻臭师”,李任还需负责酸笋采购、储存及生产质检等全流程工序。每年盛夏,他常进到山林乡野,考察当地农户竹笋的成色,经把关后收购大批优质酸笋。“每年大概收购8000吨酸笋,保证酸笋一年的口感不变并不容易。”

  为保证酸笋的口感,李任定期在厂里进行抽检,及时处理问题。他说,酸笋的“臭”,是新鲜笋泡水自然发酵后产生的特殊气味。品质好的酸笋,色泽金黄、口感酸甜。为保证鼻子嗅觉的灵敏性,李任平日里也保持着规律作息。

  随着螺蛳粉产业规范化发展,各种检测仪器也成为二代“闻臭师”的“法宝”。通过检测酸笋纤维度、pH值、酸度、菌种等指标,李任能够更科学、规范地评判酸笋品质,在螺蛳粉大规模出货的同时,保持螺蛳粉“灵魂”的高品质。

  近年来,随着螺蛳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与此相关的新职业也不断涌现。

  作为土生土长的柳州市人,“90后”房农从小就喜欢吃螺蛳粉,如今成为一名“试辣师”。“作为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螺蛳粉有各种各样的辣味,而每一种辣味在我们口中都具有层次感,很多细微的感觉必须依靠不断地试吃和丰富的体验才能得到。”就职于广西奋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房农表示。

  “试辣师其实也是公司品控团队中的一员,我们要专门对成品辣油包的质量进行把控,以保证螺蛳粉进入消费者口中时的口感与风味。”房农表示已试吃超过500家实体店螺蛳粉和100多个品种的预包装螺蛳粉,捕捉到了各种辣味之间的细微差别。

  随着“小米粉”变身“大产业”,亦需要强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2020年5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中国首家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集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为一体。

  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岗位专家程昊认为,柳州螺蛳粉走红后,带动不少民众就业。据不完全统计,螺蛳粉产业带动近30万人口就业。其表示,随着一碗粉发展,期待催生出更多新职业。(完)

  “父亲到香港发展实业后,又时常回到宁波,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比如我的祖籍地云龙镇冠英村有一个永正公园,那是我爸妈30年前捐赠建设的。”忻伟高坦言,父母对宁波的感情很深,为传承父辈精神,忻伟高也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推进“甬港双城记”。

<strong>从连指导员破格提拔为营教导员</strong>

  2012年10月6日,在中甲联赛第27轮提前进行的一场比赛中,随着排在积分榜第3名的重庆力帆队客场2∶3不敌延边长白虎队,手握9分优势的武汉卓尔队提前三轮“冲超”成功。从2008年10月2日武汉光谷队“退赛”,整整4年零4天,“汉军”终于再次回到中国职业足球顶级联赛的“版图”之中。

  此外,该省地铁完成客运量185.56万人次,与2022年春运同比上升122.71%;水路完成客运量10.11万人次,与2022年春运同比增长100.20%;高速公路出入口总流量486.90万辆次,与2022年春运同比上升58.29%。

  <strong>新一年:经济满载希望</strong>

  在本溪站客运员岗位工作不到半年,她们就迎来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运,也迎来了第一个特殊的春节。她们从老同志口中得知,平常节假日的旅客运输是对铁路部门的日常测验,春运则是对铁路人的年终大考,万家团圆的春节,是他们最繁忙最紧张的时刻。

李敬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