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观点大对决:欧佩克秘书长亲自回击IEA“石油过剩论”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14 07:46:33

  来源:财联社

  当地时间周四(6月13日),欧佩克秘书长海赛姆·盖斯(Haitham Al Ghais)发布声明驳斥了国际能源署(IEA)“石油供应将严重过剩”的预测。

  他还指出,为了防止能源短缺,世界仍将需要在未来几十年投资化石燃料。

  来源:欧佩克官网

  本周早些时候,国际能源署在2024年中期石油市场报告中预计,受美国等产油国产能扩张推 动,到2030年,全球石油总供应能力将接近日均1.14亿桶,比需求高出800万桶,可能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IEA认为,亚洲强劲的石油需求会被电动汽车、燃效升级等因素抵消。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随着清洁能源转型推进,以及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结构转变,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正在放缓,并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

  对此,盖斯表示,到2045年,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将每天增加2500万桶,因为数十亿人需要获得电力、燃气、交通等基本服务,“否认这一事实的人正为未来的能源短缺和波动埋下祸根,也为扩大‘能源富国’和‘能源负国’之间的差距打开了大门。”

  盖斯的这篇声明名为“石油需求的高峰还不在地平线上(尚未到来)”,他指出,“OPEC欢迎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取得的所有进展,但还远远不足以取代(化石燃料)80%的能源结构。”

  “我们还应该记住,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发展也需要一些石油相关产品,它们未来的扩张将增加石油需求,”盖斯呼吁“在今天、明天以及未来几十年继续对石油行业进行投资。”

  “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自由,但重要的是这必须基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实,”盖斯称,“我们需要优先考虑能源安全,利用一切可用能源,实现能源可负担性,增强可持续性,减少排放,并且在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不限制我们的能源选择。”

  咨询公司Rapidan Energy总裁Robert McNally也认为,如果不建造更多的炼油厂,到2028年,运输燃料将出现短缺,“我没看到有任何证据表明需求峰值即将到来。汽车能效提升的速度不够快,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也不够快。”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正面临这样的困境。在该所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有一个重点布局方向是关于可控核聚变中的理论研究,这也是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方向。但庄辞说,研究所现有资源很难在这个方向上引进一批优秀的人才。“所里非常希望能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重大核心问题做一些布局、组织攻关团队,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奈说道。

  为了迎接“丫丫”回家,北京动物园也已经准备了专门的饲养场地,配备了专门的饲养人员和兽医人员,方便对“丫丫”进行专门的饲养和健康照顾,为“丫丫”准备了充足的饲料,促进其营养摄入。

  因为以肉为主,当主食吃得多,所以吃一顿锦州烧烤并不便宜。在锦州有一句话叫“吃烧烤比吃中餐贵”。人均七八十是常态,吃好点得一百多,放在北京,这个价位也在餐饮领域中等偏上的位置。

  当前,二手房市场正处于复苏后动能趋缓阶段,市场相关主体迫切希望有新的利好消息刺激。根据贝壳研究数据,2023年一季度,贝壳50城二手房成交量指数同比增长,已接近2021年一季度水平;一季度房价扭转17个月连续下跌趋势转涨,环比涨幅累计2.4%。但从交易前瞻指标来看,近期二手房景气指数回落,客户看房量同步下降,买卖双方价格分歧变大,客户决策周期拉长。贝壳经理信心指数KMI已跌落至50附近,经纪人对未来交易继续修复不乐观,预计短期内市场交易量仍将调整。

  中国元首昨天在通话中再次强调,这实际上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反复重申的一贯立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世界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元首本人早就躬身入局,运筹帷幄,就危机相继提出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鉴于昨天中国元首最新强调的“三个不会”,在全球舆论场上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回响,我个人认为,它和前面提到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也应一体并置,还包括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的十二点立场文件,共同构成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是一整套大国立场与决策逻辑。俄乌危机延宕一年多,之所以至今没有平息迹象,不但直接冲突方死伤惨重,代价高昂,外溢影响与冲击也在持续扩散,尤其在能源与粮食市场,整个世界都在为此埋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助推,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的国家有之,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的国家有之,趁机牟利大发战争财的国家更有之,美国不是有人公开鼓吹“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吗? 

谢耀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