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涌动 新“潮”澎湃 国潮经济释放消费新活力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5-28 14:34:52

  去湖南长沙赴一场古韵国风之约,到河南开封畅游非遗市集,在福建泉州体验簪花之美……最近,“新中式”旅游火爆出圈,成为“新晋顶流”。

  从光泽细腻的苏绣到融合现代美学的景德镇瓷器,从同仁堂的“熬夜水”到乔家栅的“咖啡+汤圆”新组合……中国品牌博览会上,众多国货潮品扎堆亮相、惊艳众人。

  《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

  从老字号到新品牌,国货潮品不断“升级换代”

  从故宫的新中式下午茶,到啤酒厂商推出可供消费者DIY的“国潮看好罐”啤酒罐,老字号推陈出新,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为更好满足群众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老字号们”传承老工艺,拥抱新潮流,创造出一批“出圈”的产品和服务。

  新品牌紧贴国风,从传统文化提取新时尚。从二十四节气变化,到传统审美元素现代化,国风成为不少美妆产品的“流量密码”。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让国潮成为流行,也吸引更多新品牌融入国风元素。

  多个新老品牌跨界合作,共同演绎国潮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的独特魅力。跨界联动推陈出新,“国潮+”产业链不断延长,推动国潮经济多元发展。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优质的国货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而“潮品”则代表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的潮流。国货和“ 潮品”两者的跨界碰撞交融,已经激发出居民生活和消费的新热点。

  从汉服热到“新中式”旅游火,国潮市场增添消费新动力

  当前,以汉服为代表的“新中式”服装,在中国服饰行业掀起了“国风热潮”。手工盘扣开衫、香云纱连衣裙……“新中式”服装糅合中式审美与现代工艺,成为各年龄段人群的“时尚单品”。

  据商业数据平台显示,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大趋势,2023年达144.7亿元,2027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有望达241.8亿元。

  此外,“新中式”旅游也成为消费热点。商业旅行平台发布的《2024“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报告》显示,热门博物馆、古城古镇类景区的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4倍。以古城古镇打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博物馆展览和传统服饰打卡等新型文旅体验为特征的“新中式”旅游迎来热潮。

  “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宝藏小众县域、古镇村落逐渐走向大众视野,掀起追寻‘新中式’文化旅行的新热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吕宁指出,“要不断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发掘‘新中式’潮流下的文化消费潜力。”

  “潮”涌新生,挖掘“国潮”品牌市场潜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2月,商务部等部门对外公布了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382个品牌成功“晋升”为中华老字号。

  餐饮、美妆、潮玩、文旅等各行业中的国潮消费热度都在不断攀升,传递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象征东方之美的国货“潮品”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青睐,是时尚潮流的兴起,更是文化认同和自信的表现,助力相关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新中式”潮流生活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美妆、穿搭、食养和家居领域与“新中式”的结合,成为国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韩国在2021年创下每万名员工拥有1000台工业机器人的历史新高,成为世界第一,是中国(322台)的3倍多。韩国两大客户行业——全球领先的电子行业和独特的汽车行业,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其经济正受益于此。

  据了解,教育部将会同有关方面举办40场以上系列招聘活动,并面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等组织20场以上系列专场招聘。此外,中煤、中国稀土等国企央企也在过去一周展开了秋季校园招聘。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近几日,多所武汉的三甲医院调整了对医护人员核酸检测的要求。郭威介绍,目前,按照规定,同济医院不再要求医生每天做核酸检测,对于感染科、呼吸内科、急诊等高感染风险科室,要求医护人员一周三次核酸检测,其他科室一周一检,但其余时间内,所有医护人员都要每天做抗原检测,并在将结果拍照上传。

  评论还称,对于已步入歧途的违纪违法干部而言,认清形势、尽早回头,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主动投案,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才是唯一正确出路。

  除了欺诈罪外,黎智英还被控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罪,该案为他余下的最后一起案件。今年9月30日,该案在香港高等法院进行第二次案件管理聆讯,但由于黎智英当时确诊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未能出庭。3名法官强调,无论如何12月1日都会如期开审。据了解,该案一经定罪,最高刑罚为终身监禁。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处置问题机构,及早把“烂苹果”捡出去,对于建设稳健高效的风险处置体系至关重要。必须以成本最小为原则,让经营失败金融企业退出市场。

林淑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