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放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来源: IT之家
2024-06-03 07:25:35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

  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下降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2024年预测值相比2023年7月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远低于过去20年3.8%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2年的2.6%降至2023年的1.5%和2024年的1.4%;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产出因持续受到冲击损失了约3.7万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全球不平等状况恶化。因乌克兰危机持续、食品和能源被武器化等因素影响,生活成本危机在全球蔓延,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诸多领域已经出现进展停滞甚至倒退,如期实现目标前景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不平等、工作岗位流失等激化了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合流,不仅会给全球贸易带来更多限制,阻碍跨境资本和技术流动,还将妨碍在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全球多边合作。这凸显了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所包含的深刻矛盾,暴露了西方国家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现实。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少数国家鼓噪保护主义,妄图将自身的发展建立在损害牺牲别国发展权利的基础上,这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才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的正确之道。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大势所趋

  长期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产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系,这种相互依赖意味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对其他地区产生连锁影响。而在科技进步等因素不断推动下,全球范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网络将更加复杂。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开放合作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实现开放合作的根本路径。首先,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助于各国更好地利用资源和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其次,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助于各国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等,进而促进全球科研和技术创新。再次,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助于降低商品和服务价格,提高各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增强购买力。从次,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各国提供了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平台,有助于诸如气候变化、传染病、贫困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最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还有助于防止经济的封闭,避免各国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

  推动构建、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中国一以贯之的重要主张。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些重要论断直面经济全球化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难题,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创造世界发展新机遇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中国的开放 助力共同

  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绝不是纸上谈兵。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连续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实践,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这一人间正道提供了无可争辩的事实依据。

  积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响应中国倡议,共签署了200余份合作文件,合计拉动投资规模近万亿美元,创造超过42万个工作岗位,使共建国家4000万人摆脱贫困,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范式。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外贸总额已近五成,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20.3%。

  加快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高水平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截至2022年,中国共规划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范围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其面积虽然不到国土面积的千分之四,但进出口和引进外资的比重分别占到了全国的17.9%和18.1%,共形成278项可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自2018年启动以来合计推出了制度创新成果120多项。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国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并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22年中国与自贸协定伙伴的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比重达到34%。

  连续成功举办六届进博会。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不断增强,不仅带动了国内市场发展、释放内需潜力,同时也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的72个参展方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就有64个,来自这些国家的参展企业超过1500家,展览面积较上一届增长约30%。进博会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频共振,有助于为共建国家提供更多合作机会,进一步推动区域间的共同繁荣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上,只要各国携起手来,直面全球经济挑战,凝聚更多开放共识,就一定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光明前程。

  (作者:高凌云,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strong>就近实现稳定就业</strong>

  1月29日,广东省深圳市举行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新开工项目266个,总投资约3295.3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约535.6亿元。

  为此,41岁的乔宗涛带领团队积累了数万个组合体轨道及姿态的仿真数据,进行了上百次的联调联试验证,参与设计约2500个故障预案,攻克空间站组合体遮挡太阳能帆板、持续控制飞船大幅度的姿态调整和轨道维持、测控条件变差、地面状态监测和应急处置难度增大等诸多难关。

  <strong>4.天津某慈善基金会因对外借款等违法行为被吊销登记证书</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0日电 (中新财经 谢艺观)30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完)

  婚纱和摄影器材是团队一度“最头痛”的问题。

陈胜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