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16 01:48:42

  中新社厦门6月 15日电 题: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作者 叶秋云

  出生于台湾高雄,祖籍地在闽南地区,李姿莹从小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对闽南文化十分热爱。

  李姿莹与漳州结缘,也与闽南文化有关。2013年,还是研究生的李姿莹参加了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这是我研究闽南文化以来,第一次踏上闽南这块土地。”

  短短几天,李姿莹欣喜发现,漳州与台湾有非常相似的风土人情,给她一种回家的感觉,非常的亲切。“那一周的活动,除了让我对闽南从一种模糊的概念开始有了真切的新感受外,我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李姿莹提及的“好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她的丈夫徐雁飞。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期间,漳州诏安小伙徐雁飞担任研习营活动的导游,与李姿莹就此相识,之后相知、相爱。

  2018年9月,从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李姿莹追随着爱情的脚步,入职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间文学、闽南民俗等课程。次年,她与徐雁飞组建了两岸婚姻家庭。

  在闽南师范大学,李姿莹还给学生上戏曲研习课。此次论坛大会上,她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歌仔戏的热爱。她说,歌仔戏根在大陆,起于台湾,流传于两岸。

  “我虽然不是歌仔戏出身,但我很爱看戏。”出于这份热爱,李姿莹开始剧本创作、研究和学习演出,并把这份热爱带给学生,“希望把这么有趣和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2021年,李姿莹创作的歌仔戏《开漳圣王传奇》在漳州市漳浦县上演。由闽南师范大学戏曲协会学生出演的这出闽南语歌仔戏,为两岸共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不少青春与传承气息。

  “我的学生们很有趣,因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很多根本不会讲闽南语,所以他们的闽南语会有泉州腔、厦门腔、漳州腔等。”李姿莹说,不管是什么腔,都是同一种母语、同一种文化。“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学生们充满成就感的眼神,我觉得这就是闽南文化新的传承。”李姿莹说。

  来漳州近六年,李姿莹已视这里为第二故乡。“漳州的古城老街、闽南美食,熟悉的乡音,亲切的街坊邻居,还有我最爱的家人,这一切都让我深深爱上这个第二故乡。”

  在李姿莹看来,闽南文化在两岸共生共荣,承载着两岸民间艺术文化的精华,见证着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结。

  当天,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民警们早早到达岗位。据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队长季文旭介绍,恢复通关后入境人员无需申领健康码,仅需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措施,同时入境货车仅需提前向海关部门申报驾驶员和车辆信息便可入境。

  会议指出,政法机关作为制定法律的重要力量和实施法律的职能部门,要全面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2年岁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年度十大反腐热词,其中一个正是“风腐同查”。

  在防疫新政下,尽管一些城市仍对辛勤劳作者“恋恋不舍”,希冀“稳岗留工”,但故乡已向远方游子抛出欢迎回家过年的“橄榄枝”。

  【解说词】抓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监督,根本是要防范化解思想涣散、纪律松弛风险,引导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悟透党中央大政方针,自觉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把“两个维护”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剂次免疫跟第一剂次加强免疫要间隔6个月以上。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高风险人群、老年人群、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的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来提高对他们的保护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王华庆说。

暴琪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