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 安徽网
2024-06-18 14:42:32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 十大精神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新质生产力不仅蕴含在特定的高新技术行业内,而且广泛包含于通过新技术创造新的物质生产过程与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过程之中。因此,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赋能。

  将新质生产力嵌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全过程。坚实稳固的农业基础,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支撑。因此,应在守好耕地“命根子”、攥紧民族种子“芯片”的基础上,根据区域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并结合市场有效需求,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构建起动力充足、活力充沛的农业现代化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在塑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过程中,促使农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农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之下,将不断实现生产管理精准化、质量追溯全程化、市场销售网络化的深刻变革,由此将带来农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持续迭代、规模扩散与动态优化。

  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乡村全面振兴蕴含着乡村文化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文化全面振兴,一方面,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促使新质生产力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推动我国乡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根植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民间体育赛事、文娱活动等文化项目,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同时,有利于促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生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中,要探索新质生产力作用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技术、新领域,在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此外,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更多能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质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将促使绿色生产力的跃升,助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百万青年看祖国”主题活动旨在邀请港澳青少年到内地交流研习,让他们全方位了解祖国的最新发展,通过视、听、学、玩等亲身体验增加他们对国家的认识及身份认同。是次主题活动精心策划了港澳青少年内地研学精品路线,包括北京、江苏、广东等30个省市,活动内容涵盖升旗仪式、国情讲座、教育基地、国家工程、文博机构、文体互动、乡土亲情等。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地方广泛关注和踊跃报名,经县级申请、省级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自然资源部认定了258个县(市)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其中,土地资源类183个,矿产资源类57个,海洋资源类18个,示范期为2023至2025年。

  欣欣向荣的行业生态给郎家庆带来了遍布大江南北的客户。彼时,为了便于客商贸易往来,原永康五金城管委会安装了一个公用电话,当来电话时,喇叭就会响遍市场各个角落:“五金南路87号郎家庆,快到广播室接电话”。

  作者 胡志强

  当时安欣嘴里的一句“怎么又是这只手”,触动了莫翕元的心。“这句话直接让安欣的警察形象立住了。虽说他已经吃过一次苦头,但是当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情时,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护每一位公民的生命安全,即使这个人是一名罪犯。”

  据江阴市渔政部门介绍,这几年,他们每年都能在长江江阴段观测到江豚的出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江阴市民收获了发现江豚的喜悦。

黄秋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