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观察|四个镜头聚焦春耕中的新质生产力

来源: 安徽网
2024-06-12 07:42:06

  |联播+|谷雨至,农事忙。截至4月18日,全国已春播粮食1.9亿亩,完成计划面积近两成。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常德考察时,走进农田深处,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一笔一笔算投入产出账。“建设好高标准农田”“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总书记对春耕备耕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各地春耕现场有多少科技元素?“大国粮仓”增产新图景如何勾勒?《联播观察》与您一起聚焦希望的田野,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视角,探寻当代“春耕图”孕育丰收的密码。

镜头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支撑性重大工程。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今年,中央提高投入标准,比往年翻了近一番,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水平。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检查评估和“上图入库”工作。通过信息采集与分析,实现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等多要素的“一张图”管理,构建动态监测监管体系,为管理部门“以图管田”提供决策依据。

  在辽宁铁岭李千户镇,河道防洪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工程覆盖1万多亩农田,建成后能保护耕地在汛期免受水毁。

  在陕西定边,通过大力实施推广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让原本干旱缺水的农田成为“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的良田。

镜头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良种,是粮食生产的源头,是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种源供给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种质资源保护能力不断加强,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取得突破。

  黄淮海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产区。如今,在安徽蚌埠怀远县的小麦育种试验田里,新的小麦品种正在培育。通过精耕细作,今年蚌埠已推广自主培育的小麦新品种6个,面积近1.2万亩,预计增产近10%。

  黑龙江垦区洪河农场今年首次试种“天香一号”水稻,让太空育种试验成果实现转化落地。目前,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水稻育苗已近九成。

  向盐碱地要产量,新的耐盐碱大豆品种正在吉林省农科院大豆育种实验室加紧培育。让新质生产力走进田间地头,今年吉林将在西部盐碱区推动大豆种植面积120万亩。

镜头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强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已成为世界农业机械制造和使用大国。

  湖北浠水今年投入1.4万台(套)各类农业机械用于春耕生产,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每天工作时间可达16个小时。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智能农机产业基地。当地利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玉米,能精准到每次只吹出一粒玉米种子,并能根据需要调节玉米播种的株距。

  位于罗霄山脉的江西省莲花县,三分之一的农田属于落差较大的山坡梯田。如今,小型插秧机可以通过机耕道上山,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今年莲花县早稻栽种面积比去年增长了11%。

镜头四

  科技是创新农业良法的动力来源,既包括先进种植技术的普及,也涵盖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河南农科系统组织了69支科技服务团深入春耕生产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在四川崇州,育秧中心全程采用机械化、智能化流水线培育方式,只需3天左右时间,秧苗便可破土而出。

  在山东利津县王洼村的2200亩盐碱地里,科技人员指导农民利用暗管排盐技术改良盐碱地。他们把带有小孔的排碱暗管埋在地表下0.8米至1.5米的深度,结合灌溉淋洗,将盐分排走,实现当年整地、当年种植。

  今年,各地聚焦高效灌溉、节水灌溉、科学灌溉,开展了一系列设施、装备、技术的改造升级。“活水”润良田,大中型灌区陆续开闸春灌为夏粮丰收打下基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稳面积、增单产”两个主攻方向,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在当代“春耕图”场景里,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不断配套融合发展,确保我国粮食生产有了面对风雨安稳如山的底气和定力。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刘禛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李珊珊 孙洁 宋春燕 李 英卓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高某辰,现住址无为市,11月20日乘坐D1611次列车(15车)到达济南,换乘G321次列车(10车)抵无为,闭环转运至隔离点。已转定点医院医学观察。

  康予虎说,五龙浮雕的造型与五龙宫内目前发现的元、明及清代的浮雕石龙形制、样式皆不相同,因此目前初步认为其年代为宋代。同时,五龙浮雕围合成的方形图案,及图案外侧雕刻的台阶,说明这曾是一处经常性的人为活动场所。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刘艳表示,吸入式新冠疫苗除了方便、快捷、无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点,即黏膜免疫。“简单来说,就是新冠疫苗通过口腔吸入的方式,使雾化后的疫苗经过呼吸道最终抵达肺部,刺激机体在呼吸道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抗体,其可与新冠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呼吸道黏膜纤毛摆动,将复合物排出体外。也就是说,通过黏膜免疫,建立了病毒进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11月18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5例(广州269例,深圳9例,珠海2例,汕头4例,佛山6例,韶关2例,惠州1例,中山2例,江门2例,阳江15例,湛江15例,茂名1例,肇庆26例,云浮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535例(广州8444例,深圳14例,珠海9例,汕头1例,佛山20例,东莞10例,中山2例,江门4例,阳江5例,湛江9例,茂名1例,肇庆3例,清远3例,潮州1例,揭阳9例);另有74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广州714例,珠海8例,汕头1例,东莞19例,江门2例,茂名3例)。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1例(广州3例,深圳8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8例(广州6例,深圳6例,佛山7例,东莞8例,中山1例);另有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转确诊病例(广州1例,珠海1例)。

  随着时代气候变幻而经历的那些秋冬春夏,一直被张铁林揣在怀里,时机合适的时候,可以成为创作的土壤。留学结束又没什么戏拍的日子,年龄正是30来岁,用他的话说,是思维最活跃,创作的最好年龄。他写了好几个剧本,“十天半拉月”就能拿出一个,有的写上山下乡、知青生活,有的反思社会和人性,一部分拿出来拍了,有一些还在抽屉里躺着。拿出来的那些有不错的成绩,《山不转水转》《孙子》《椅子》都获了奖。

  据央视新闻,消防部门提供的视频显示,大火一度燃烧得非常猛烈,整个厂房都被浓烟烈火笼罩。据了解,该厂房为两层钢结构,着火物质为塑料、布料、家具、药品等。

赖益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