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行动看中国)亲历南疆出行:沙漠列车五年间的“变”与“便”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15 00:49:54

  中新社乌鲁木齐12月22日电 题:亲历南疆出行:沙漠列车五年间的“变”与“便”

  中新社记者 勉征

  新疆南部,戈壁茫茫、沙海无垠,民众过去出外可谓行路难。近年,随着环沙漠铁路、沙漠公路、沙漠机场相继修通,“苦”与“难”的局面得以彻底转变。

  时隔五年,中新社记者近日在南疆乘坐两段客运列车,感受铁路交通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的“变”与“便”。

  “沙尘早已不见”

  连接喀什与和田的喀和铁路是南疆最忙碌的客货共线铁路,途经11个站点,覆盖南疆人口最密集地区,每天12趟客运列车往返其间。

  2018年,记者曾初次走这条线路,略显混乱的场面是彼时留给乘客的第一印象。

  和田至喀什的T9531次列车列车长王继雯回忆,尚在使用电风扇的绿皮车时代,夏天跑车尤为难熬。“途经皮山至墨玉一段,风沙很大,沙子无孔不入地往车厢里钻。刚清扫完的车厢,不一会儿又盖上了一层沙子。”

  “这些年,列车硬件设备在更新升级,当地老百姓坐火车越来越频繁,能感觉到大家出行更从容了。”王继雯向记者介绍过去六年她所服务的这趟T9531次空调特快列车。

  如今,喀什火车站新增了地下停车场和电动车充电桩,候车厅洗手间安装了电子屏,站内自助机和人工窗口数量明显增加,乘客可以刷身份证进站。

  当火车开动,乘客们在车厢内凝望沙海,许多人脱去外套,沙尘早已不见。5个小时后,满员的列车抵达和田。

  走出家乡的年轻人

  长期以来,和田与新疆东南部、隶属于巴音郭楞州的若羌县之间,缺少一条铁路。当地百姓出疆需绕道喀什或库尔勒。

  2022年6月,和若铁路通车,与更早前开通的格库铁路、南疆铁路、喀和铁路“牵手”,形成全长2712公里的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这意味着,南疆洛浦、策勒、于田、且末、民丰等地不通火车的历史结束了,南疆居民终能坐着火车畅游全疆。

  5818次列车的乘务员米热阿依·买沙吾尔至今记得,和若铁路开通第一班列车时当地民众激动的样子,不少人专程来体验穿越沙漠的感觉。

  米热阿依的家在和田策勒,正是这条铁路线上的一站。铁路开通前,她需要坐2天长途大巴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去江苏读大学,过程极为漫长。如今,这段旅程缩至18个小时。

  大学毕业后,米热阿依成为一名铁路乘务员,与丈夫定居乌鲁木齐。作为乘务组一员,走出南疆的年轻人又回到家乡服务。“现在,我父母有时会专门选乘我跑的列车,一家人去乌鲁木齐团聚。”

  和田市第四中学教师米热夏提·艾尔肯是记者搭乘5818次列车出行时的邻座。计划赴于田访友,他上车后一直埋头工作。“铁路开通后,大家都愿意乘坐,既方便、快捷,还能帮助用好路上的时间,一举两得。”

  2023年,新疆开通了134趟定制化旅游专列,受到自 治区内外游客的欢迎。和田的丝绸、地毯、大枣借助铁轨,正在抵达全国各地乃至世界

  铁路交通,为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丰沛动力。(完)

  每年夏天,漫山遍野的向日葵迎着朝阳怒放,满目金黄,充满希望。

  当晚的招待会现场举行了中国传统文艺表演。法国艺术家雷米·阿隆、马特塞林、娜塔莉·米尔还向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赠送了中国春节油画作品。(完)

  如今,漫步扬州街巷,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数百年前的古城中。遗落在城市中星罗棋布的古街巷,不仅仅是一个个地理坐标,更是一段段耐人寻味的乡愁记忆。而体味扬州风情的最好方式,便是走一走这些千年老街小巷,踏上青石板的那一刻,梦已回千年。(完)

  莫特兰蒂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成功的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政党树立了可资借鉴的典范。南中互利共赢的友好合作关系既为两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莫采卡表示,全球发展中国家受疫情影响,都处于困境,需要携手创新合作方式,新的一年南非期待继续全面加强同中国合作;马沙巴内表示,南中关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期待南中继续加强合作,为中国、南非乃至整个世界创造包容性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三年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工作,为我国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根据疫情形势,主动调整防控策略是科学、及时、必要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当地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自觉当好生态卫士,实施了一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

毛冠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